文/杨霞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母亲怀孕时情绪处于应激状态、先兆流产、胎位不正等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例如:注意力、情绪、学习能力等。目前的物质条件和医疗保健水平保证孩子身体健康很容易,但家长更希望孩子情绪好、不爱哭闹、不太淘气等等,这就需要母亲在怀孕时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但是,焦虑情绪常常困扰母亲。
怀孕前,妻子常常焦虑:如果要了孩子工作怎么办?怀孕后自己是不是面目全非了?生孩子一定很痛苦吧?而紧张的情绪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很难如愿怀孕。所以,在怀孕前半年就应该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把两个人的工作安排好,不要以为怀孕只是母亲一个人的事。不要在两个人特别紧张、焦虑、不愉快的情况下考虑怀孕。每天服用一粒维生素E,可防止流产和色斑出现。
怀孕的头三个月,母亲经常为保胎而烦心。而这一时期是胎儿发育大脑神经系统的关键时期,不要因为保胎而卧床不动。如果孕妇很少活动,会造成孩子大脑前庭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足,会影响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所以,要适当地活动,心情要放松,散步,听音乐,逛商店、和朋友谈天都可以使孕妇心情舒畅。如果母亲情绪处于压抑、愤怒、悲伤、紧张的状态下,极易造成胎儿缺氧,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怀孕中期,母亲会产生新的焦虑和不安:老担心自己会不会生个傻孩子?会不会缺胳膊少腿?会不会太小?怎么还不会动?等等,这时本来在宫内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母亲的情绪紧张会造成宫内缺氧,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情绪。母亲可以去医院做全面检查,让自己安心。要多活动,学习防止胎位不正的方法,多听相声、轻音乐,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让自己轻松、高兴。
怀孕后期,母亲比较关注孩子身体状况、体重大小、胎教、生孩子时的危险和痛苦、孩子的抚育等问题。这时应该为孩子出生做好准备,免得孩子出生以后手忙脚乱。定期去医院检查,向医生和长辈咨询。听那些可以使自己轻松愉快的各种音乐,而不是每天固定听千篇一律的胎教音乐。接触丰富多采的大自然世界,多做户外活动,心情开朗,不要多虑。
在孩子还未出生时,母亲应该把紧张焦虑的情绪换作有条不紊的准备行动,多读一些儿童心理学、婴幼儿早期训练方法的书,学习及早训练孩子抬头、翻身、坐、爬行、抓握、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等等,这些对孩子将来学习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轻松愉快的心情和适当的活动对胎儿成长特别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