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早期教育育儿 |
分类: 父母课堂 |
孩子要吃“魔鬼”怎么办?
文/倪浩源
一大早我去楼下的菜市场,看见一个两三岁左右,长得非常可爱的小男孩手指着白色的蘑菇说“我要吃魔鬼”,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可能是孩子的父亲觉得有趣,接着就问:“那你吃妖怪吗?”孩子急了跳着脚喊:“我要吃魔鬼!”孩子父亲没招了,赶紧买了蘑菇,孩子这才安静下来。
所有的人在幼儿时期都会出现这种发音错误的情况,这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这就是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早已忘记了自己也曾经历过。面对这种的情况,对孩子和家长而言,本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教育机会,但很可惜大人的方式错了。
我们都知道六岁之前的孩子,正是他(她)一生当中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也称为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语言发展方面进步速度非常明显。从发展心理学来讲,儿童的语言进步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1、
2、
3、
4、
就小男孩来说,他的表达不够准确,但是他的意思是非常清晰的,也就是要获得手指的蘑菇。家长和周围其他的成年人因为孩子的错误而觉得有趣好笑,这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很容易使孩子对成年人产生抵触情绪,当时跳着脚喊叫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果当时家长换一种方式,结果一定就会大不相同,例如听到孩子说要吃“魔鬼”,家长俯下身子目光平视地对孩子说:“你要吃蘑菇,对吗?”然后再让孩子说一遍,如果还没说正确或者孩子有些着急,那么家长就更要耐心地说:“别急,慢慢跟我说吃蘑菇,说对了就买给你吃。”当孩子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与表扬,相信孩子很快就能准确地说出蘑菇的发音。同时,孩子不仅学到了最新的发音,获得了表扬,又得到了想吃的东西,对孩子就是一次最积极、最快乐的学习体验,对家长就是一次最好的教育实践。
上面的故事对学龄儿童的家长也同样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尽管在语言方面表现得比较成熟,但是有可能会犯其他的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千万不要取笑,取笑和指责都属于被动消极方式,这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孩子只有在积极肯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