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慕洁谈婴幼儿大运动训练

(2008-11-03 10:10:16)
标签:

大运动训练

区慕洁

育儿

分类: 育儿宝典

区慕洁谈婴幼儿大运动训练

 

2008623日下午,北京工体翻斗乐教室,享誉全国的著名早教专家区慕洁教授就婴幼儿大运动能力训练为我们做了精彩讲解。

    话题从宝宝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开始。中国的宝宝学习行走的时间一般为10-18个月。到12个月能摇摇晃晃地学走,18个月能够走稳。以前的数据显示,中国宝宝13个月时能够完成行走的动作。随着早期教育概念的倡导,最新的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宝宝在12个月时就能完成行走的动作了。在这1年半的时间里是宝宝大运动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行走、跑、跳,越过障碍等都在此时期学会,有些技巧性的运动,如球类、驾驶、舞蹈等也在3岁 前后开展。肢体的动作是受大脑的运动中枢支配的,有一定的成熟顺序,在特定的成熟时期才有可能做到某种动作,如错过了应有的训练时期,这些能力就会落后甚 至消失,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可惜我国有些旧习俗妨碍了肢体动作的发展,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不少家庭为了使宝宝四肢伸直而给新生儿包裹蜡烛包,不但用襁褓 包裹,还要用长的布袋捆扎,有的到满月,有的到百天。等到打开襁褓时,宝宝的四肢都软弱无力,肌肉处于萎缩状态。在《特长与缺陷儿童的特殊教育》中还有例 子,在3岁前如果 宝宝常被关在屋里,从不下地做爬行等活动,不但大运动会延迟,还会导致感觉统合失调及后来的学习障碍。有些家长过于重视让宝宝认字,很少让宝宝动手做事, 结果虽然有些宝宝后来考上科技大学,因为不会铺床叠被,不会打鞋带还要妈妈陪读。这些孩子也很苦恼。因为从小不动手,手的能力废退了,怎样练习也难以学 会。因为手的技巧敏感期已过,大批神经纤维的突触已经消亡,就不可能再生了。所以对于早教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思索:在训练宝宝大运动能力之中,早教课程 会起到什么样的辅助作用?怎么样更科学合理地为不同阶段的宝宝安排早期教育的课程?各阶段宝宝的生理特点在课程安排中如何遵循呢?

   1岁之前,宝宝的运动发育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而逐渐学得的,神经系统有从头到脚和从中央到外周的规律,所以宝宝的全身运动从颈部开始,最后才落实到足,即是学走;从抬头,翻身学起才有向下延伸的各种大运动和有意识的肢体活动。

0-4个月的宝宝主要注重感观训练,皮肤的感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婴儿抚触课程是非常适合4个月之前的宝宝的。

在宝宝学会翻身之前,我们应该辅助宝宝做一些大运动,例如竖抱,从出生起就可练习竖抱,如每次吃饱拍嗝。竖抱要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防止后仰,经常竖抱,到 满月就能自己伸直了。俯卧抬头,开始宝宝的脸还在床上,只能抬起眼睛观看,满月时整个脸都能抬起,下巴贴在床上,两个月下巴离床3-5厘米,三个月会肘支撑半个上身,四到五个月就会手支撑上身,使躯干与床成90度, 宝宝就可来回转身观看周围事物了。月子里的宝宝,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去抚触宝宝的小手、小脚、面部、耳朵、身体的各个部份。我们还可以在宝宝睡觉过程中让 宝宝侧身在后背垫上枕头来帮助宝宝运动。如果枕头太硬太大,宝宝就会移动身体或者被动翻转。如果枕头比较软比较轻,宝宝就可能压住枕头。其实这也是帮助宝 宝做运动。

在宝宝学会翻身之前,我们要观察宝宝,让宝宝每天翻转趴在床上一会儿,让宝宝的小下巴每天离床面高一点点。也会发现宝宝慢慢地双手越来越有力,支撑着上身 也越抬越高,那就证明宝宝的大运动能力是正常发展的。当宝宝抬头的力量,双臂或上身的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翻身了。

具有翻身的能力之后,4-7个月的宝宝就能够滚动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宝宝醒来和刚睡下相比,宝宝的头在睡觉中改变了方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叫宝宝“转磨”,这也是宝宝大运动中的一个进步。

如果在这个时候给宝宝安排“飞毯游戏”、“裹春卷”(见区慕洁中国儿童综合发展系列之《婴幼儿亲子游戏》一本)游戏,会帮助宝宝更快学会滚动。

   7-10月 的宝宝除了做一些被动体操之外,还会有更多的主动体操,比如宝宝开始象毛毛虫一样匍匐前进(后退),此时宝宝已经在为爬行做准备了。如果这个时候帮助宝宝 在后面推宝宝的双脚底,帮助宝宝弯曲膝盖,给脚一个支点,那么宝宝就会慢慢匍匐前行了。宝宝在匍匐前行的过程中慢慢平衡了身体,突然有一天会发现,宝宝居 然会手、膝爬行了。这个时候宝宝的爬行能力较前一段强大了很多,但是还没有完成真正的爬行过程,直到有一天宝宝可以完全不用膝盖,而是用手、脚爬行,结合 手膝爬行,速度越来越快,翻越障碍物的能力也越强,宝宝才算完成了整个爬行过程,为行走打好基础。所以民间所讲“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很精确地描述了 宝宝的大运动发展过程。

    10-12月 的宝宝开始练习行走。宝宝从爬行到独立行走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人为地去拨苗助长。有些家长很早让宝宝用学步车,宝宝在车里走得很快,离开学步车 就寸步难行,问题是宝宝没有站稳,由于学步车四周有靠,宝宝不必站稳,所以学走反而延迟。学步车在遇到阻力时容易倾倒,有相当大的危险性,能使宝宝受伤, 所以学步车不宜用。宝宝的爬行到了手脚爬行并越过障碍物的阶段时,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此时如果让宝宝手扶着支撑物会很容易站稳,并且 宝宝会往前迈步,扶着支撑物往前行走;如果能走得很好了,可以试着把宝宝的后背靠着支撑物,让宝宝的双手去拿别的东西,例如妈妈给宝宝一个小积木,或者是 小棍。如果这个训练取得了成功,就可以故意把宝宝手里的东西掉在地上,让宝宝蹲下去拾起来,刚开始,宝宝会很小心,一定要有一个支撑物扶住,才会敢去拾。 慢慢地没有了(或悄悄地把支撑物移走)宝宝也会去拾,如果宝宝在这个阶段已经做得很好了,平衡和协调能力都没有问题了,宝宝其实已经可以练习行走了。但是 还面临一个心理问题:宝宝敢不敢往前走,妈妈们这时要做的事情是鼓励宝宝独立往前走,当然方法是很多的,家人陪同一起来,由爸爸处走向妈妈的位置,刚开始 非常短的距离,然后一点一点加长。

12-18个月的宝宝就慢慢练习独立行走的能力了,12-15个 月的宝宝就应该从会走到独立走稳。宝宝从能够行走到独立行走的这个过程,妈妈可以用媒介物分离宝宝,如借助小木棍,妈妈和宝宝共同拿着,宝宝走得很好的时 候,妈妈悄悄放手,然后一点一点加强宝宝独立行走的能力。也可以是妈妈抓住宝宝的衣服等方法来满足宝宝的这种心理安慰。宝宝能够独立行走之后,就应该训练 宝宝的登高平衡,跑、跳等。这个时候就该训练宝宝上坡、下坡、上楼梯、下楼梯的本领了。上坡、下坡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宝宝在这个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 对于宝宝来说上楼梯要比下楼梯容易多了,一只脚先踏上去,然后慢慢把整个身体向上,另一个脚踩上去,就完成了一个上楼梯的动作。如果要让宝宝一只脚上了一 个台阶,另一只脚再上一个台阶交替上行,是宝宝需要训练的另一个阶段。还可以练习退步走,大人在后面开路,用声音提示,让宝宝退后走,因为宝宝眼睛看不见 后面,全靠身体的本体感觉指导着后退,对于练习平衡和本体感觉特别有用。越过障碍训练,宝宝要拿到桌子远方的玩具,就要绕过桌子走到该处才能拿到,如障碍 物较轻,宝宝可推开直接拿到玩具,需要宝宝自己判断,让宝宝增长自主能力。

18-24个 月的宝宝需要强化跑、跳等大运动能力。练习跑,练习下楼梯时,到了最后一级,宝宝最喜欢让大人双手扶着自己跳下,同大人去散步时,宝宝被爸爸妈妈各牵着手 往前方跳远。以后宝宝会自己扶着东西练习双腿跳跃;两岁时宝宝喜欢在蹦蹦床上自己跳跃就不用扶物了。能走稳时,宝宝就会练习跑,但常头重脚轻,头在前面容 易向前摔倒,不能停住。练习时要告诉宝宝把速度放慢,把头伸直,使身体重心落在脚上才能停止。学会自己停止后就可玩追影子游戏了。这一阶段除了强化宝宝的 跑、跳等大运动能力外,更多的就是要注重宝宝的语言训练及多元智能的能力了。因为宝宝会走后,语言的发育成为最重要的事,大运动的比重降下来,由于宝宝语 言的发展,手的技巧会随之进步,这是精细动作能力的内容了。 

宝宝成长记:(摘自区慕洁《婴幼儿亲子游戏》)

出生到3个月时婴儿听到照顾者哼唱童谣、儿歌时,能安静、愉快,并随之发出声音。

1-2个月时,婴儿全身性的活跃运动,胳膊挥舞。

3个月前,婴儿学会吸吮奶嘴、手等来获得快乐和安慰。

    3个月左右,当婴儿用社会性微笑回应成人时,最早的社会性游戏发生。

1-4个月时婴儿会凝视图画书与图片。

4个月时,婴儿才有了调节焦距的能力。

5-6个月婴儿开始用手指和手掌抓住东西,7-8个月时,能抓握住并拿起东西。

4-7个月时,婴儿经常击打物体表面、把物体打出响声,或拿着物体在空中挥舞等;

5-7个月时,婴儿会用小臂或手来回摇晃物体,会从这只手递到那只手。

9个月时,婴儿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握抓起东西;

6-10个月时,婴儿开始扶着椅子、家具、拉着成人的手站起来,其后他们开始扶着这些“支持物”到处“溜达”,并锻炼着站立与“溜达”的稳定性;

10-14个月,婴儿能独立平衡地站立,他们开始更有兴趣于独立行走。

 

区慕洁教授,中国早教之母,著名婴幼儿养育专家,儿科主任医师。在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妇幼卫生教研室、卫生部护理中心、239医院等单位从事儿童保健与教学工作几十年,经验丰富。她按照0-6岁 中国儿童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总结出一套简单而又易于操作的培训方案,通过日常的游戏活动指导父母开发宝宝的各项智能,对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宝宝有着不 可估量的价值。现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早教项目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网络早教项目顾问,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专 家顾问及全国众多亲子园顾问。曾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赞助项目“儿童综合发展社区服务”课题研究,多年来主持中国教育电视台《万婴跟踪》节目中“家庭课堂 ”和“宝宝乐园”栏目,曾与协和医院共同研发了“儿童智力测试软件”,曾主持卫生部护理中心对小儿生长发育1864例调查等多项调研工作。主编了《中国儿童智力方程》,1999年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台湾出繁体版),深受读者欢迎;《婴儿智力与潜能开发大全》2006年获云南省出版二等奖等,曾编写关于婴幼儿营养、智力开发、孕期等育儿类书籍20余部,翻译书多部,在中外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

 《北京宝宝》20088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