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慕洁谈婴幼儿大运动训练
(2008-11-03 10:10:16)
标签:
大运动训练区慕洁育儿 |
分类: 育儿宝典 |
区慕洁谈婴幼儿大运动训练
2008年6月23日下午,北京工体翻斗乐教室,享誉全国的著名早教专家区慕洁教授就婴幼儿大运动能力训练为我们做了精彩讲解。
0-4个月的宝宝主要注重感观训练,皮肤的感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婴儿抚触课程是非常适合4个月之前的宝宝的。
在宝宝学会翻身之前,我们应该辅助宝宝做一些大运动,例如竖抱,从出生起就可练习竖抱,如每次吃饱拍嗝。竖抱要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防止后仰,经常竖抱,到 满月就能自己伸直了。俯卧抬头,开始宝宝的脸还在床上,只能抬起眼睛观看,满月时整个脸都能抬起,下巴贴在床上,两个月下巴离床3-5厘米,三个月会肘支撑半个上身,四到五个月就会手支撑上身,使躯干与床成90度, 宝宝就可来回转身观看周围事物了。月子里的宝宝,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去抚触宝宝的小手、小脚、面部、耳朵、身体的各个部份。我们还可以在宝宝睡觉过程中让 宝宝侧身在后背垫上枕头来帮助宝宝运动。如果枕头太硬太大,宝宝就会移动身体或者被动翻转。如果枕头比较软比较轻,宝宝就可能压住枕头。其实这也是帮助宝 宝做运动。
具有翻身的能力之后,4-7个月的宝宝就能够滚动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宝宝醒来和刚睡下相比,宝宝的头在睡觉中改变了方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叫宝宝“转磨”,这也是宝宝大运动中的一个进步。
如果在这个时候给宝宝安排“飞毯游戏”、“裹春卷”(见区慕洁中国儿童综合发展系列之《婴幼儿亲子游戏》一本)游戏,会帮助宝宝更快学会滚动。
12-18个月的宝宝就慢慢练习独立行走的能力了,12-15个 月的宝宝就应该从会走到独立走稳。宝宝从能够行走到独立行走的这个过程,妈妈可以用媒介物分离宝宝,如借助小木棍,妈妈和宝宝共同拿着,宝宝走得很好的时 候,妈妈悄悄放手,然后一点一点加强宝宝独立行走的能力。也可以是妈妈抓住宝宝的衣服等方法来满足宝宝的这种心理安慰。宝宝能够独立行走之后,就应该训练 宝宝的登高平衡,跑、跳等。这个时候就该训练宝宝上坡、下坡、上楼梯、下楼梯的本领了。上坡、下坡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宝宝在这个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 对于宝宝来说上楼梯要比下楼梯容易多了,一只脚先踏上去,然后慢慢把整个身体向上,另一个脚踩上去,就完成了一个上楼梯的动作。如果要让宝宝一只脚上了一 个台阶,另一只脚再上一个台阶交替上行,是宝宝需要训练的另一个阶段。还可以练习退步走,大人在后面开路,用声音提示,让宝宝退后走,因为宝宝眼睛看不见 后面,全靠身体的本体感觉指导着后退,对于练习平衡和本体感觉特别有用。越过障碍训练,宝宝要拿到桌子远方的玩具,就要绕过桌子走到该处才能拿到,如障碍 物较轻,宝宝可推开直接拿到玩具,需要宝宝自己判断,让宝宝增长自主能力。
宝宝成长记:(摘自区慕洁《婴幼儿亲子游戏》)
出生到3个月时婴儿听到照顾者哼唱童谣、儿歌时,能安静、愉快,并随之发出声音。
1-2个月时,婴儿全身性的活跃运动,胳膊挥舞。
4个月时,婴儿才有了调节焦距的能力。
5-6个月婴儿开始用手指和手掌抓住东西,7-8个月时,能抓握住并拿起东西。
4-7个月时,婴儿经常击打物体表面、把物体打出响声,或拿着物体在空中挥舞等;
5-7个月时,婴儿会用小臂或手来回摇晃物体,会从这只手递到那只手。
约9个月时,婴儿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握抓起东西;
6-10个月时,婴儿开始扶着椅子、家具、拉着成人的手站起来,其后他们开始扶着这些“支持物”到处“溜达”,并锻炼着站立与“溜达”的稳定性;
10-14个月,婴儿能独立平衡地站立,他们开始更有兴趣于独立行走。
区慕洁教授,中国早教之母,著名婴幼儿养育专家,儿科主任医师。在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妇幼卫生教研室、卫生部护理中心、239医院等单位从事儿童保健与教学工作几十年,经验丰富。她按照0-6岁 中国儿童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总结出一套简单而又易于操作的培训方案,通过日常的游戏活动指导父母开发宝宝的各项智能,对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宝宝有着不 可估量的价值。现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早教项目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网络早教项目顾问,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专 家顾问及全国众多亲子园顾问。曾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赞助项目“儿童综合发展社区服务”课题研究,多年来主持中国教育电视台《万婴跟踪》节目中“家庭课堂 ”和“宝宝乐园”栏目,曾与协和医院共同研发了“儿童智力测试软件”,曾主持卫生部护理中心对小儿生长发育1864例调查等多项调研工作。主编了《中国儿童智力方程》,1999年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台湾出繁体版),深受读者欢迎;《婴儿智力与潜能开发大全》2006年获云南省出版二等奖等,曾编写关于婴幼儿营养、智力开发、孕期等育儿类书籍20余部,翻译书多部,在中外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