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时代的思想穷人

(2010-08-04 08:33:40)
标签:

网络时代

信息垃圾

精神文明建设

邢台日报

张延静

杂谈

分类: 周末茶座

http://s13/middle/4b4d34e6g8ec378088fdc&690

拒做网络时代的思想穷人

张延静/文   清河鱼/图

因参加市宣传部主办的“网络文明”辩论赛,我对网络又有了新的认知。

在复赛时,我是正方——网络对精神文明建设利大于弊;在决赛时,摇身一变成了反方——网络对精神文明建设弊大于利。我们知道,辩论的观点,和每个辩手心底的观点不一定是契合的,但你必须抛开原有的固定的思维,重新洗牌,糅合出一个新观点,新逻辑。其实我本人更倾向于“利大于弊”的观点,但辩题始而,这种“正反通吃”的益处,反倒让我对网络的利弊以及它们之间的发展关系,有了一个更为清楚明白的认知。

如果有这么一道单项选择题摆在眼前,您选哪个答案?A:网络只是工具;B:网络是我们的朋友;C:网络既是工具,又是朋友。

美国的网络专家曾就以上问题做过统计,结果大约是四分之一的网民选C,中国的网民来做这道选择题,结果是接近于三分之二的网民选C,其正确答案只有A。这就是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以来,中国网民普遍的一个认知错误——把网络当作了朋友。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让中国为数不少的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沉迷于网络,从一个社会的人被异化成网络的人,呆在虚拟的时空里消耗宝贵的有限的光阴。

如果排除了网络作为先进技术娱乐的时间在某些特殊领域的应用,对于普通的网民来说电脑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比用于娱乐的时间,少之又少。中国家庭买电脑,就跟在物欲症的逼迫下不断地换房子、买车、抱怨电视屏幕没有墙壁宽是一样的心思,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见证我们的生活何其幸福,视野多么开阔。但网络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呢?有用的信息需要大海捞针般寻觅,无用的信息垃圾无孔不入地侵扰着生活;所谓“不知道的”可以“百度”,但一次次的“百度”之后,我们好像似是而非的懂了很多,却又说不清楚“之所以然”,知识转化不成智慧,智慧转化不成思想。这就是过度依赖网络的尴尬——做了信息富人,却成了思想穷人。

曾经,信息如鱼子酱般珍惜,如今却像夏天的西瓜一般泛滥;曾经,中国人保护自己的隐私像老鹰护小鸡,如今个人隐私在网上不值一分钱;曾经,我们为“不知情”而痛苦,将来,我们总会为“知道的太多”而烦躁,更可怕的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沉浸在黑暗之门里不见天日,我们不需要知道的却铺天盖地而来。

这个时候,特别怀念那位叫梭罗的先哲,带着借来的斧头,走进瓦尔登湖边的青葱密林,住进自己盖的小木屋,只为了逃离喧闹的,被信息包围的生活,不!其实那不是逃离,是走向真正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