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一元餐具”说“NO”

(2010-08-05 08:13:34)
标签:

消毒餐具

瓦莱里

张延静

邢台日报

杂谈

分类: 周末茶座

http://s2/middle/4b4d34e6g8ec36bce0e41&690

向“一元餐具”说“NO

张延静/文   清河鱼/图

法国诗人瓦莱里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被任何人相信的事都有可能是假的。”一直认为,瓦莱里的这句话过于绝对与偏激,试想:如果一个人时常持有怀疑之心看问题,那生活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呢?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岂不是要陷入巨大的信任危机了吗?但读了媒体关于“消毒餐具浑身是毒”的报道后,方才醒悟,瓦莱里的这句话虽然偏激,但是不失理性。

也许是安静的早餐和紧张的工作午餐,或许是人约黄昏后的晚餐,在不同的饭店里,我们都曾使用过标价一元钱的“消毒餐具”,尽管也偶尔从消毒餐具的杯口发现过口红印,但仍然选择相信“消毒餐具”的安全,因为没有官方核实,没有权威定音,即便小有怀疑,我们仍然是使用得安之若素。直到央视爆出“消毒餐具内幕”,原来在一日三餐之时,在不同饭店之地,被广大消费者相信的“消毒餐具”不仅不消毒,反而是在脏水里洗个澡,用抹布再擦一擦就闪亮登场了。

这就是所谓的“消毒过程”,在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没有任何消毒设备的“消毒场所”,餐具在循环使用的脏水中打滚,这样的“消毒现状”非一家一地之现状,大中型城市里,消毒餐具加工企业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俨然已发展成餐饮业的另一条“潜规则”。

生于“不知情”,或死于“知情”,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当环保人士指责使用大量的一次性筷子是浪费树木资源的时候,一次性筷子照样欢快地在就餐的人们手中跳跃,当媒体爆出“毒筷子”和“地沟油”这一骇人听闻的事实时,就餐时出现了“自携筷子”和“自带油壶”的新人群。那么现在,是否该到携带自家碗筷盘碟杯盏隆重就餐的时候了呢?如果去饭店吃个饭,需要“自携”的物件越来越多,我们会不会兜个圈发现,原来窝在家里足不出户自己烧菜做饭,招待客人,才是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

何以至此?何以至此!

对“消毒餐具”的“知情”是在近日,对“消毒餐具”的诟病和抱怨却是由来已久。国家法规明文规定:不得强迫消费者使用“一元钱餐具”。但就我们身边的大小饭店而言,哪有免费的餐具可用呢?消费者又不好为这“一元钱”斤斤计较,请得起客,难道掏不起这几元的餐具费吗?“一元钱”是小事,朋友面前失了面子可是大事。

这其中有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协原因,滋长了“潜规则”的形成,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自欺欺人,只能眼不见为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有关部门打击不力造成的。如果有关部门严格管理,严厉处罚,下狠手斩断“消毒餐具”背后的利益链,而消费者又能勇敢地向“一元餐具”大声说“NO”,“消毒餐具”不消毒的乱相必不会沉疴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