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3
(2022-04-16 11:36:13)
标签:
本心道德经灵性文化娱乐 |
分类: 儒家哲学 |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说:“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异端是指中的两端,一个是过,一个是不及,孔子讲中庸,主张执两用中,不要偏执一端。中庸不是折中,中是总体、规律、大道,庸是普遍适用,广泛流行。共性整体决定每个个体的利益,异端是站在一个点上,自私的、狭隘的立场上,就像瞎子摸大象,把鼻子、耳朵等某个局部说是大象,都是错的。执两用中,是在整体上认识大象。在仁德共性上,在个体与整体融合为一的角度上看问题。如果忘记整体,执于异端,就会灾难不停。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我教诲你的回归本善良知,你达到了吗?这不是一般的知识,是不可思议的改变现实的高能量、高智慧,有验证了,才算致良知了!”
孔子教诲仲由,仲由是子路。表面上说,知道了、没知道都要说实话。实际上知和行要合一,才是真知,真的懂了就能做到,这是本性理论的特点,不仅只是理解和记忆,是懂了直接成真,有能量验证。是能量直通车,不用练功长能量。本性的无限能量就摆在虚空,只等你开悟就接通了。本性大道是自然,自然的高能量与高智慧,是天炼人,老天的先天一炁自动灌给你。你的心跳与循环,与老天的律动合一。人炼的都是阴气,干扰了人体的大自然,连健康也做不到。本性是一,阴阳一体。得了一,就是见本性,就是致真知。本性是光,你的光长了没有?光是能量和智慧,相关的无师自通等超越的智慧验证出来没有,有了验证才叫致良知了。王阳明的致真知,知行合一的理论,是从《论语》发展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