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子《文始真经》今译30
(2019-01-29 07:34:06)
标签:
本心道德经佛学灵性 |
分类: 道德经 |
第十九章
(原文):曰:金玉難捐,土石易舍。學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執之,是可為而不可執,若執之者,則腹心之疾,無藥可療。
翻译:金玉难捐,土石容易舍。学道之人,遇到微言妙行,不可执着,是真实的但不可执着,若是执着则心病难除。比如圣人天目大开,有的人就意守此处,结果长出一个肉瘤。
第二十章
(原文):曰:人不明於急務,而從事於多務他務奇務者,窮困災厄及之,殊不知道無不在,不可捨此就彼。
翻译:人不明白道是最重要、最迫切该投入的,“多务”指万法,“他务”指傍门,“奇务”指怪异之事,人从事了这些,招来的都是阴气,导致了穷困、灾难的来临。殊不知道无处不在,学了道,就得一万事毕,什么都不用学了。
第二十一章
(原文):曰:天下之理,捨親就疏,捨本就末,捨賢就愚,捨近就遠,可暫而已,久則害生。
翻译:天下之理,舍去了性命这个生命中决定生死、健康、幸福、成就的最重要的事,把生命的注意力放在钱财名利上,这是舍本求末,舍贤就愚,舍近就远,暂时可以,久則害生。性命大道学好了,生命整体都会好起来,钱财成功都是大道能量所化生。不修大道,人过四十炁亏半,女人到四十九岁绝经,先天的活力能量没有了,生机就被损害了。
第二十二章
(原文):曰:昔之論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或曰空洞,或曰晦冥,慎勿遇此而生怖退。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說。
翻译:过去论道的人,用凝定、幽深、澄澈、空洞、晦冥来形容道。慎勿生怕恐惧之心,以为道难学而退却。天下至理,不是言语能说的,是人亲身体验才会懂的。如果知道无形的、无言的、无做的微言妙意之上,才能契合我所说的道。
第二十三章
(原文):曰:聖人大言金玉,小言桔梗芣衛。用之當,桔梗芣衛生之,不當,金玉斃之。
翻译:圣人大言,《道德》、《阴符》二经,如金玉之贵,圣人之小言如桔梗、芣衛这些医书。用之得当,小言也能对人有很大的帮助。用之不当,大言也能让人丧生。
第二十四章
(原文):曰:言某事者,甲言利,乙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俱害,必居一於此矣,喻道者不言。
翻译:论某件事,甲说利,乙说害,丙说或利或害,丁说俱利俱害,四人各论利害不同,然必选一个说法,道本无名,不可以言比喻。道包含全体,不落某一端。
第二十五章
(原文):曰:事有在,事言有理,道無在,道言無理。知言無理,則言言皆道;不知言無理,雖執至言,為梗為翳。
翻译:事情的出现自有道理,道无形,不属名言事理。知道圣人之言是无言之言,不属事理,随便说什么都是道。如果不知道无言之言不属事理,执着于圣人的某句话,也像咽喉有物梗塞,应当去看病。
第二十六章
(原文):曰:不信愚人易,不信賢人難,不信賢人易,不信聖人難,不信一聖人易,不信千聖人難。夫不信千聖人者,外不見人,內不見我,上不見道,下不見事。
翻译:不信愚人易,不信贤人难。不信贤人易,不信圣人难。不信一圣人易,不信千圣人难。不信千圣人的人,外不见人,内不见我,上不见道,下不见事。
第二十七章
(原文):曰:聖人言濛濛,所以使人聾,聖人言冥冥,所以使人盲,聖人言沈沈,所以使人瘖。惟聾則不聞聲,惟盲則不見色,惟瘖則不音言。不聞聲者不聞道,不聞事,不聞我;不見色者不見道,不見事,不見我;不音言者不言道,不言事,不言我。
翻译:圣人之言,尽是无言之言,所以使人聋。圣人之言杳冥莫测,视之不见,好像人眼瞎了一样。圣人的话很深沉,好像使人哑了嗓子说不出话。惟聋则不闻声,惟盲则不见色,惟瘖则不说话。言外之音是听不到的,能领会了这无声之声,就是领会了道,在听中不见事,不见我。无见之见是看不到色的,能领会不见之见就能见道,见道无事无我。无言之言是没话说的,能领会无言之言就是言道,言道无事无我。
第二十八章
(原文):曰:人徒知偽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偽是之中有真非,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翻译:人徒劳地知道,假得之中有真失,不知道真得之中有真失。徒劳地知道假是之中有真非,不知道真是之中有真非。道无得失真假,执着于得失、真假,都不是道。
第二十九章
(原文):曰:言道者如言夢。夫言夢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獸,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與之,聽者能聞之,不能受而得之。惟善聽者,不泥不辨。
翻译:言道者就像说梦,好像什么都是虚的,就像梦里见的金玉、器皿、禽獸,说这个东西行,拿不能拿,给不能给。好像得不到实惠。唯有得道的人,会听的人,不分辨,不拘泥。
第三十章
(原文):曰:圓爾道,方爾德,平爾行,銳爾事。
翻译:道是圆满的智慧,德是正德能量道之用,普度众生,道在生活中运行,所有的事情沾上道就得了最大的利益。
《文始真经》后序
晋葛仙翁撰
(原文):洪体存蒿艾之质,偶好乔松之寿,知道之士,虽微贱必亲也,虽夷狄必贵也。后遇郑君思远,郑君多玉岌琼笋之书,服饵开我以至道之良药,呼吸洗我以紫清之上味,后属洪以尹真人《文始经》九篇,洪爱之诵之,藏之拜之。宇者,道也,柱者,建天地也,极者,尊圣人也,符者,精神魂魄也,鉴者,心也,匕者,食也,釜者,化也,筹者,物也,药者,杂治也。洪每味之,泠泠然若蹑飞叶,而游乎天地之混俱,茫茫乎若履横杖,而浮乎大海之渺漠,超若处金碧琳琅之居,森若握鬼魅神奸之印,倏若飘鸾鹤,怒若斗虎兕,清若浴碧,惨若梦红,擒纵大道,浑沦至理,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言,其忘物遗世者之所言乎,其绝迹去智者之所言乎,其同阴阳而冥彼此者之所言乎!何如此之尊高,何如此之广大,又何如此之简易也。洪亲受之。
咸和二年五月朔丹阳葛洪稚川序
翻译:葛洪我以野草之质,爱好松树之寿。知道之士,虽微贱也和他亲近,虽在偏远的地方也会很尊重他。后来遇到郑思远,他有很多修行高境界的书,它们是我修道提升的良药,呼吸闻到的都是紫清上味。后来,郑思远给了我尹真人的《文始真经》九篇,葛洪爱不释手诵读,珍藏起来拜敬此书。宇者,道也,柱者,建天地也,极者,尊圣人也,符者,精神魂魄也,鉴者,心也,匕者,食也,釜者,化也,筹者,物也,药者,杂治也。洪每每玩味,想识飞扬的叶子在天地间遨游,像茫然中的拐杖,在海中沉浮的救生船,超过神仙住的仙居,就像拿到了掌控阴阳的大印。敏捷的时候像飞鸾,勇猛的时候能制虎,清纯若碧溪,毒的时候梦里都是红色。尹真人擒纵大道,浑沦至理,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言。这是忘物遗世得道高人所言,是绝迹去智者所言,是同阴阳而冥彼此者言!何如此之尊高,何如此之广大,又何如此之简易。洪亲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