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子《文始真经》今译26
(2019-01-25 11:35:50)
标签:
本心道德经佛学灵性文化 |
分类: 道德经 |
第三章
(原文):曰:人之一呼一吸,日行四十萬裏,化可謂速矣,惟聖人不存不變。
翻译:人一呼一吸日行四万里,化可谓很快。唯圣人洞彻真空之道,无在无不在,真空越古今无有变异。道不属大化,能运大化。
第四章
(原文):曰:青鸞子千歲而千歲化,桃子五仕而心五化。聖人賓事去物,豈不欲建立於世哉。有形數者惧化之不可知也。
翻译:古之圣人青鸾子,圣人之形,随时改化,岁岁更变,直至千岁,还在变化。古之贤人桃子,五仕而为官,而心五度改化。圣人宾事,有神通不用。道体真空,不着物境,物境自远。圣人不是为了保全自己,不用神通,是感而后应,应变常寂,堕形数之迹恐怕就难化了。以真心为体,以妙用为宾,有体有用,则化化无穷。
第五章
(原文):曰:萬物變遷,雖互隱見,氣一而已,惟聖人知一而不化。
翻译:万物的变迁,互相隐见,春木隐,夏火见,都是一气运转,圣人了悟妙道如虚空,不随大化而迁移,道运大化而不化。
第六章
(原文):曰:爪之生,髮之長,榮衛之行,無頃刻止。眾人皆見之於著,不能見之於微,賢人見之於微,而不能任化。聖人任化,所以無化。
翻译:指甲之生,毛发之长,血行之荣,气行之卫,昼夜周流,众人都能看到显著的,不能看到微小的。贤人能看到微小的,不能任化。圣人了独立不改之体,任周行不殆之用,即任化,了独立不改之体,即无化。道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第七章
(原文):曰:室中有常見聞矣,既而之門之鄰之裏之黨,既而之郊之山之川,見聞各異,好惡隨之,和競從之,得失成之,是以聖人動止有戒。
翻译:在家里对事物有一定的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百家为党,城郭之外日郊,人一出去没发现外面的世界和家里的看法很不一样,有好爱的,有恶嫌的,有和顺同乐的,有违逆争竞的,有可取而得的,有可拾而失之的。所以圣人不随见闻色声迁变,本性不动。
第八章
(原文):曰:譬如大海,變化億萬蛟魚,水一而已。我之與物,蓊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知夫性一者,無人無我無死無生。
翻译:比如大海能变化亿万蛟鱼,一个水中能养育万种鱼。我之与物,苍然蔚然,如荒草丛生,林木繁盛,不可胜数,俱在大化中,道性不二而已。本性外不见人,内不见我,心同太虚,无灭无生。道性无人我,死生不属大化。
第九章
(原文):曰:天下之理,是或化為非,非或化為是,恩或化為讎,讎或化為恩,是以聖人居常慮變。
翻译:天下事理随人妄情而变,是或者化为非,非或者化为是,恩或者化为仇,仇或者化为恩。所以圣人安性之大常,戒情之小变,不徇私。
第十章
(原文):曰:人之少也,當佩乎父兄之教;人之壯也,當達乎朋友之箴;人之老也,當警乎少壯之說。萬化雖移,不能厄我。
翻译:人之年少之时,父兄之言,当书之佩带于身,依从而行之不忘。壮年之时,通达朋友之箴。人之老年之时,历事既久,当给年轻人,说自己年轻时的错误,以此为戒。虽万化密移,顺之而无危险。任理则可与造物同游而无厄。
第十一章
(原文):曰:天下之理輕者易化,重者難化。譬如風雲須臾變滅,金玉之性歷久不渝。人之輕明者,能與造化俱化而不留,殆有未嘗化者存。
翻译:天下之理,轻者易化,根器好的容易开悟,根器愚钝的,难以开悟。譬如风云,须臾变灭,金玉之性,历久不渝。风云可以突变,金性坚,玉性硬,历时长久不变改。根性明利的人,心易开悟,能与造化同游而无滞,可以任化而无化,行小变而不失大常,利根者易悟,任化而无化。
第十二章
(原文):曰:二幼相好,及其壯也,相遇則不相識;二壯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則不相識。如雀鴿鷹鳩之化,無昔無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