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尹子《文始真经》今译17

(2019-01-15 09:24:39)
标签:

本心

道德经

佛学

灵性

文化

分类: 道德经

第四章
(原文)曰:眾人以魄攝魂者,金有餘則木不足也;聖人以魂運魄者,木有餘則金不足也。蓋魄之藏魂俱之,魂之遊魄因之。魂晝寓目,魄夜舍肺。寓目能見,舍肺能夢。見者魂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天地者,魂狃習也。夢者魄無分別析之者,分別析之曰彼我者,魄狃習也。

火生土,故神生意;土生金,故意生魄。神之所動,不名神,名意;意之所動,不名意,名魄。惟聖人知我無我,知物無物,皆因思慮計之而有。是以萬物之來,我皆對之以性,而不對之以心。

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意矣。蓋無火則無土,無意則無魄矣。蓋無土則無金。一者不存,五者皆廢。既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魂,斯能渾天地萬物以為魄。凡造化所妙皆吾魂,凡造化所有皆吾魄,則無有一物可役我者。

翻译:魄是阴,魂是阳,众生以阴逼迫阳,阴魄属金,阴气重的人法术行,木属阳,金足木短。魄为体,识神为用,众人识神主事一生,识重神昏。圣人以阳制约阴,木足金短,阳魂运化,阴魄消寂,功满蜕形,升乎阳界,所以为圣人。魂魄是相依相随的关系,魄隐藏,魂也随魄隐藏。魂浮游,魄随之浮游。魂白天在眼睛,魄夜晚住在肺上。魂通过眼睛能看,魄离开肺就是梦。魂初在目本无分别,后来生出分别之识,知道在上是天,在下是地,魂后来就习惯了分别的意识。魄初离开肺,本无分别,生分别之识,是因为有了彼此,魄识也就习惯了分别。

火生土,所以神生意,土生金,所以意生魄。火生土,神生意,所以神动是意动。土生金,意动是魄动。魄是阴气,是鬼气。所以多思多虑的人,阴气很重。唯有圣人了悟真空,知我无我,知物无物,看到什么不着心,不被外物牵引。一切都是思虑计较得来的,所以去掉思虑计较,用本心空性对待外界的事物,不是用意识心去思虑计较。

心未萌生念头是本性,真空之性。火生土,心生意,无心则无意,土生金,无意则无魄,无土则无金,轮回永断。所以无漏通形成,断识化魄,铲除了轮回的恶因。一念不生,则神意魄精魂五者皆废,而不相生,魂魄这对阴阳,阴魄已经化掉,只剩了纯阳之魂,当我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魂时,魄也在其中,所以我之魄也浑同天地万物之魄了。凡是天地阴阳的造化之妙都是我的魂,凡造化所有都是我的魄,与造物者游,能驾驭万物,无一物能妨碍我。一念萌生,五神妄生不已,一念不有,五神还原,可与造物同游。

第五章
(原文)曰:鬼雲為魂,鬼白為魄,於文則然。鬼者,人死所變。雲者風,風者木;白者氣,氣者金。風散故輕清,輕清者上天。金堅故重濁,重濁者入地。輕清者,魄從魂升;重濁者,魂從魄降。有以仁升者,為木星佐,有以義升者,為金星佐,有以禮升者,為火星佐,有以智升者,為水星佐,有以信升者,為土星佐。

有以不仁沉者,木賊之,不義沉者,金賊之,不禮沉者,火賊之,不智沉者,水賊之,不信沉者,土賊之。魂魄半之,則在人間,升魂為貴,降魄為賤,靈魂為賢,厲魄為愚,輕魂為明,重魄為暗,揚魂為羽,鈍魄為毛,明魂為神,幽魄為鬼。其形其居,其識其好,皆以五行契之。

惟五行之數,參差不一,所以萬物之多,盈天地間,猶未已也。以五事歸五行,以五行作五蟲,可勝言哉。譬猶兆龜數蓍,至誠自契,五行應之。誠苟不至,兆之數之,無一應者。聖人假物以遊世,五行不得不對。

翻译:鬼云为魂,鬼白为魄。在文字是这样,人死为鬼。云属风,风属木。白属气,气属金。风散所以轻清,轻清者上天,金坚故重浊,重浊者入地。轻清者,魄随魂上升阳界,重浊者,魂随魄下降阴间。有因为慈悲心上升的,成为木星的辅佐,有因为侠义死后上升为太白金星之的辅佐。又因为谦恭礼让死后上升为火荧惑星的辅佐。有因为智慧死后上升为水星的,有因为诚信死后上升为土星的辅佐。
有因不仁下降的,在阴间受木刑,有因不义下降的,在阴间受金刑,有因无礼下降的,在阴间受火刑,有因不智下降的,在阴间受水刑,有因无信下降的,在阴间受土刑。认识阴阳各占一半,前生作善多,则升魂,转生后为富贵者。前生作恶多,则降魄,转生为贫贱者。前生有智慧,灵魂转生为贤人。前生粗暴愚蠢,转生为蠢人。轻魂是光明,重魄是黯淡无光。轻薄作恶的人转世为飞禽,痴钝作恶的人转世为动物。魂的光明亮的人,转世为神,黯淡无光的转世做鬼。贵贱贤愚,明暗羽毛神鬼,他们的样子和所在,都是生前的业识决定的,都和所属五行相契合。

      水生数一成数六,火生数二成数七,木生数三成数八,金生数四成数九,土生数五成数十,所以说五行之数参差不一。万物之多,充满天地,无休无止。以五用归五行,视听闻说思归眼耳鼻舌意。五行作五虫:鳞羽毛甲,不可胜数。比如用龟壳、蓍草来占卜,心至诚自然相契合,五行应之。若果心不至诚,无一应验。圣人以五常为妙用,游离世间,以一化五,世间五行不得不与之对应。心有染着,则落因果,心离染着,则出轮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