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主体的体验与提升
(2017-01-26 19:32:12)
标签:
本心道德经灵性文化娱乐 |
分类: 道德经 |
又是一年新春到,我们金丹学员的真人,因学习的时间不同,都不同程度地成长了。我们已经知道了婴儿是圣胎、阳神的另一个名字;婴儿现神通显;婴儿是开玄关性命合一的产物;婴儿不在三维空间。但是,感觉意犹未尽,再进一步说明,作为新年的礼物,给成长的我们自己。
1、生命主体是本性
道家论性:老子的道论就是对本性的描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性者,生之质也”,认为生而俱有的朴素质地是构成万物内在的自然本性。认识人的生命本性,不在于表面的生死变化,而在于认识和把握内在于生命的天道本性。闵一得:未识长生之体,先窥长生之用。要知吾身真元妙体是长生,四大五蕴皆有生死,惟此真元妙体独无生死。人而得此,便是无上灵丹”。王重阳“心中真性修行主”。邱处机:“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并称内丹“三分命功,七分性功”。黄元吉:“真性发为元神,即真心也。有此真性,方为有本;得此真心,方为有用”,又说“无性则无丹本“。张伯端:“金望于中,烛破浮云,露出一钩真性,如月之明,乃偃月炉也。存养之久,则金气胜而全尽,烛见一轮明月,乃全性也。既见全性,又返金性,则吾身皆真性命为之主”。将从见性到全性到金性的整个修炼过程中可验的景象,全都详细地描绘了出来。
佛家论性:在心与性的关系上,慧能认为心是地,性是王.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为自性作,切莫向身外去求。可见,性是身心的主宰,而人的自性本来清净。本心包含着成佛的种子——真如本性,应当在自己心中找到成佛的依据。慧能这种直显心性、顿悟成佛的思想是建立在人人皆有自性基础之上的。他特别强调的一种精神就是众生平等,自性自度,显现了人的主动性和蕴含的巨大潜力。
儒家论性:有着“万古丹经王”美誉的《周易参同契》的出现,标志着易学宇宙论与人体内炼的完美结合。认为炼丹与天地造化同途,天地之间日月为阴阳之精,日月交替;人身中阴阳运行,精气流动。两者有着同一的生成程序和运行规律,它模拟宇宙演化和反演规律,在炼丹炉中将时间和空间浓缩起来,炼制出一种称为“还丹”的凝固化了的“道”。这种对道的模拟态实践,注重对自然的洞察,强调反复的观察、推究和验证。如果人能够返观,触类而省,保之长之,那么人身之中的“日、月”就会显露,与天地无异。“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性参天,参同,是“运吾身中之日月,以与天地造化同途”,炼丹和天地造化是一回事。
有人说,讲《道德经》、《金刚经》挺好,为什么又讲《周易参同契》、《阴符经》。我以为,多数人已经学习超过三年,阳神已经在天道里运行,而多数人还不了解《易经》天道的法则,我以为讲这两部经正当其时。就像我们学道的人,在前段时间讲《金刚经》,录音大家都是反复的听,结果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基础上迅速进步,本性的能量被激发出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解说过《周易参同契》、《阴符经》,再讲金丹的课,天地人就透彻了,轻松简单了,我们的课堂像是开party聚会一样快乐。2014年人们看到课堂里的人一半是菩萨在听课,都放着光。现在是都穿白袍了,西天取经的西是兑金,白色是白净体的法象的验证,是修道的最高阶段。
2、本性是真我
生命的主体是本性真我,是我真正的存在。一般人虽然活着,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在过。人们因为熟悉日常生活,由生活的惯性推动,习惯于某种事物、状态和处境,放纵自己在世界之中,这个存在者,是由历史和社会构成的。具有这样众生态面孔的人,称为“常人”。被社会的意见塑造、影响,常人就是“无此人”。他以非自立与非本真状态的方式而存在,常人是被日常生活掩蔽了本真存在的人。多少生命生死一场,却是没有真正的存在过。人身难得,只有人有精气神合一的可能,合一了才能进入真正的存在。本性世界是个无限的聚宝盆,这个生命的主体有千万年的历史,太多的人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最重要的部分。
真正的存在过的人是有反省意识的人,是对灵魂的深度拷问,是明白了在世的真相的人。对于真正的存在来说,在世只是一个短暂的空间,是被世界巨大的磁场所吸引和磁化的结果,是灵魂对肉体的一次利用而已。真正的存在是活在当下的人,当下和现在是两回事。现在是一种时间现象,当下则是清醒的意识持住于眼前,对周遭的事物保持一种觉醒灵明的状态,得金丹就能一直停留在当下。当下没有时间性。常人重视现在而忽视了当下,并将过去当作一种记忆,把将来当作一种期盼。其实,在每一个现在之中,现在已经消逝。
当下是真时间,真时间是不断变化,不可分割,不可计量,只能靠直观获得。真正的时间,是质的过程,虽然质的连续不断变化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分离,但是意识可以直接到达那儿。在凝固的知觉表面里面有一股连续不断的流,每个状态都预告着随之而来的状态,也包含着已经过去的状态。它们无始无终,相互渗透,融成一片。直觉是直接的意识,即将自己置于对象之内,与其感应。持续的直觉需要意志的努力,需要摆脱一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超越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以及放弃任何语言符号。它作为当下的内心体验,直接进入事物内部,它是心灵对心灵的直接注视。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心灵之光以超光速立即到达。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得了金丹的人就是获得了生命本质的人,哪里有事情,不需要买飞机票,不需要出家门,事情就办好了。
时间就是生命,有三种不同速度的时间,速度低于光速的是物质世界,简称为色能量,包括了物质的基本粒子,也包含了人的生理能量;等同于光速是精神世界,以其飘散易逝的特性称其为音能量。人类的思维、意识等心理能量;速度高于光速,可简称为光能量。光速是不同时空维层的屏蔽,佛教说的十法界,道教说的36重天,光速限制了不同事物的存在形式。上述的三种能量,即光、音、色都是时间的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时间的整体老子《道德经》中“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可以作为对时间真相的体验。
时间就是生命能量本身。时间的最小单位为光子,时间就是光子流。时间的流动造成了不同的物质存在形式和生命样式。身体是由时间的色能量所构成,光、音、色能量构成的魂魄就是中国古代对于生命的理解。光、音、色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炼精化气主要是将色能量转化为音能量,炼气化神就是将音能量转化为光能量,最后铸就的是高能的生命体。时间是永恒的实相,它就是生命能量。心灵应无限地与时间本体相溶相应,才能获得宇宙的能量。内丹修炼的最高目的是为了回归时间的原点,即永恒绝对的时间点。这样,在超越时间的同时也将超越了因果、逻辑的世界,跳出三界,不在五行。能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中结晶。
3、见证真我
三百周次的运化过程将初级能量提纯为更高级的生命能量,最后成为“大药”,眼前呈现出一轮明月。这个无形无相的明亮光团,就是“真我”的完全出场。这时可称为“全性”,此时的“性”是真我具足一定能量所映现的性光,是一个高能量信息团。性命双修的实质在于,在全性之后,以这一点元炁去点化,如此则真性永不动摇。性的法相是一轮“明月”,命的法相是一轮“红日”,性命双修的真正意义在于“日月合明”,如此才能造就金丹。身中的“日“、“月”呈现出不同色彩的超亮光团,它们的相合将使得真我处于清明的状态,其能量不再因意识的扰动、欲望的引诱和生理等因素被剥离消耗。
金丹是不满足于灵魂在时间场中的被动流转,让魂魄合一形成元神,主动地去把握生命,元神是光态的本真的生命。真精”、“真气”、“真铅”、“真汞”、“真阳”、“真性”、“真命”、“真意”、“真种子”等等“真”,都浓缩于“真性命”、“真人”之中。真人才是生命的真实存在,元神是自性所具有的一种能量体,炼气化神,哺育元神成阳神。顺则消耗、逆则积累。“逆”表现在身体中,就是生命能量沿着海底到下丹田到中丹田到上丹田的路径,一步一步逆上;“返”则是能量从物质性的身体返归真我的过程。积累提炼生命能量,不断转化,最终形成另一种生命存在形式“真人”。真人的称谓源于先秦道家,《庄子·天下》日:“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真人”之名由此而始。庄子说:古之真人“登高不傈,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将真人的地位置于至人、圣人、贤人之前,认为上古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日:“皆是本性而成仙,能复真性者即仙也”。
真人指那些已修出阳神的成就者,即从“婴儿显相”之时开始,就可以称为真人,实际上是将此“婴儿”作为真正之人,是将他视为人的生命的主体和本来面目。“婴儿”出现在内丹修炼大周天的过程中,在此后的几个月中,胎仙逐渐成长,到“阳神”脱体,《庄子》中对真人的一些描述都将实现。真人以其纯阳之性,不再有物质形体的束缚,而能以其高能量,“入金石无碍,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兵不能伤,鬼神不能测,变化无穷”。在证三清的过程中和以后,阳神能化出形体,在高维空间救度。人在三维物质空间,阳神在各个空间,自如地化身,形神之间的相互转化,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自由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