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长成圣人15
(2015-10-15 08:23:49)
标签:
本心道德经文化佛学 |
分类: 道德经 |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古代得了道的人,对道之幽深广博,无所不通,能探微、究妙、悟玄,俗人很难了解。因为深不可识,勉强描述一下道人的形象:谨慎像冬天过河,如履薄冰;小心怕干扰了四周的众生;恭敬像对待贵客;无忧无虑潇洒自然,像冰将融化;淳朴敦厚像个愚人;旷达又虚怀若谷;和光混俗,没有异于常人的举止。可以闹中取静,摒除妄念。能这样做,内心的宁静使自然本性活跃起来,生出长生的能量先天一炁。能够拥有上述的品质,就可以得到永远生生不息的大道能量,去掉后天之假,得到先天之真。
谨慎、严敬、温润、敦厚、诚朴、旷达、浑和,这样的人在尘中修道,不显山露水,在尘中积德,不求名闻利养,所修是真道,所积是玄德。浊内求清,清中更澄;安身心,久久如一,体本末终始,时时除行,不去贪求;生生不息,去旧更新。小心渐进,无妄无退。如此修道,必然成功。
上述人格品德是明心见性后本性能量被激活的结果,圣人就是守着本性生活的人。出污泥不然,不是躲进深山,躲开活生生的生活,而是无论环境清浊,都能守在清净的本分上。面对的无论顺境逆境,都能鉴而不纳,无为之用自成。德性德性,敦厚、诚朴、旷达就是有德之本性。德生、德厚,本性具备了能量即可龙飞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