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金丹揭秘》52、意归无为
(2013-10-29 10:15:34)
标签:
文化本心道德经灵性艺术 |
分类: 道德经 |
上回说到要有主意,要真意土,心、意、性一体,不要游离分神,三心二意,要诚一不二,一心一意。但是,如果不认识真主人,没有切身的体会,没到那一步,很难真信。当有了真切的体会,看到的听到的知识,才变成了真正的知道。暂时的闻道,瞬间的觉醒,但是心性没打开,虽一时的光明,转眼又入黑暗中,终为意所主,而不能主宰意。意的主宰是道体“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的天性之真。意之主在虚中,在静观觉照里。惟得主人公,意土可定;惟知主人公,主人公可得。如果想借助心机、巧诈的知识,花样百出的有为法的强迫,想情定意宁,就像请天神、雷将、火德、水星,终难跳出妖怪的圈套。即便有偶觉暂悟,忽得昔日主人之时,也像偷营劫寨,偏师奇兵之剽掠而已。修道是诚意之实学,只有在根本上着力,才能战胜一切妖魔鬼怪。
这回的标题是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行者和妖怪大战三个时辰不分胜负,夜间变成蚊虫去偷袭,妖怪的宝贝睡觉时也挂在胳膊上紧抱着,偷不走,行者夺回了被妖怪套去的天神的法器,放火烧了妖洞。妖怪惊醒,大怒道:贼猴啊!你枉使机关,不知我的本事!我但带了这件宝贝,就是入大海而不能溺,赴火池而不能焚哩!不知本事,就是不知道主人公,妖怪的宝贝是太上老君的金刚琢,金刚琢是鼎之黄耳,刚以柔节,金而兼玉,金炉玉鼎合一的虚无的金丹,比喻道,所以能套诸物而无遗。金钢,坚固不坏之物,至正之义;琢,虚圆不测之象,至中之义。刚健中正,主宰在我,妄意不得而起,能主其意,不为意所主。老君乾阳,天地浩然之气,妖怪手里拿的是道器,行者和天神们想硬拼却又败在妖怪手里:“众神灵依然赤手,孙大圣仍是空拳,妖魔得胜回身”。
外求再次落空,比喻那些偶然得,不能性体长明的人们,旋得旋失,偶得暂悟,又回到后天人心的意识奴役本性的思维习惯中,做不到心不役性,必然被妖魔所害。妖怪有通天本领,妖魔的千军万马潜伏在六根的门头,一个外求的贪念或好奇心就给妖怪的闯入提供了机会。贼偷了东西人人喊打,妖怪比贼厉害太多了,贼偷了就跑,妖怪明目张胆的偷了不走,还长期驻扎,看客轮棒子不打贼,还打被害者,妖怪掌控全局,邪魔凶险无比。一般人根本看不出妖怪做了什么手脚,被神通蛊惑,懂行的人见了显示神通的妖怪万分警惕,绝对躲的远远的,一念就遭妖怪的毒手,防不胜防,保护法身比肉身要谨慎万倍,千万千万。童子因吃丹而盹睡失青牛,唐僧因吃斋而情乱入魔口,同是因口腹而失大事,可不畏哉!
外求是死路,活路在身内。行者到灵山问佛祖查究妖怪的来历,“行者早至灵山,四方观看,忽听有人叫道:‘孙悟空,从那里来?’”佛祖问:“保唐僧来此求经,你怎么独自到此?”不是一定到了灵山,灵台方寸地即是,忽然悟到如来境界,独自到此,是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地。问自己的本性智慧,依赖内心的指引。“如来听说,将慧眼遥现,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且不可说破。’”“如来”是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即“天之所以与我无可损益者”。“慧眼”是本性灵明,返观内照,表里莹彻,纤毫弗存,不迎不随,自然明净,明镜止水。所谓“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如来又道:“我这里着法力助你。”“行者道:‘如来助我什么法力?’如来即令十八尊罗汉开宝库,取十八粒金丹砂,各持一粒,与悟空助力。陷住他,使他动不得身,拔不得脚。”十八是木字,兕怪是丑土,木能克土为助力,当怪物被金丹散砂陷住脚后,金丹砂也被怪物收走了,内求智慧没最终解决问题,但是智慧已经指引了道路,找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乾阳,真阴真阳结合后的先天纯阳,这才是真正的主人公,道之本体,最终能摆脱轮回,与道合一,本体能解决一切问题。
本体主人公一切完美,不会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灵童失职。明人心自有灵童,昏昧不觉,导致率意冥行,为邪作怪,使性命不保。“忽见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行者道:‘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惊醒童儿,说出在丹房里拾得一粒丹,当时吃了,就在此睡着走牛之故,老君道:‘想是前日炼的七运火丹,掉了一粒,被这厮拾吃了,该睡七日,那畜生因你睡着,遂乘机走了。’”灵童一盹,意动盗宝,即弄圈套,乖和失中,为非作歹;灵童一醒,意诚得主,即返金钢,格一执中,随出鬼窟而归正道。一盹一醒,生死系之。感觉和意识之间,一没了感觉,才会胡思乱想,思想意识就冒出来了。感觉就是元神,元神反应的是整体,是天人合一的能量状态。时刻想着我在,灵童不打盹,灵在感觉在,处在活生生的过程里。老君道“该睡七日”,“七返”为炼成之神火,服食之后,醉骨酥筋,七日大休歇,正是大醒,不是大睡。还丹之妙,七日来复,表面的浑身酥软饭也不能做,只能躺着,但是主人公重生了,是轮回了多少劫后的大醒大生呀!
老君查出偷去金钢琢。行者道:“当时打着老孙的就是他!”第六回太上老君用金刚琢收服行者。金刚琢比喻虚中之道,同样一个琢,有主意则成仙作佛而降魔;无主意有失其中,则兴妖作怪而伤真。主意得失之间,邪正分别,没有道体主宰之妄意,有通天的本事也是妖,是大邪魔,老君是道体,是玄中师父,行者降不了的妖,大道师父一定会出手斩妖。
再看太上老君,骑的是牛,小跟班是灵童,牛是意土,灵童就是灵性元神。“老君执芭蕉扇”,老君的芭蕉扇,清虚之气,致虚之物,柔巽渐入之和气。“高叫:‘牛儿!还不归家?’牛是放荡无知之妄意,以渐调妄,放荡自化,意归中央,中既是道,中为意之主。那魔即认得主人公,一扇而圈子丢,再扇而本相视。”“原来是一只青牛”,诚一不二,有主意而意即诚。“老君跨牛归天”,执中而意归无为。意识只反映电感等能量,只顺遂能量的自然变化,做一个仆人,这就是先天大道,太上无为。有为法用意识观想、扭捏造作,意识成了老大主人,本心及所带能量被囚禁到地牢,炼哪里哪里就是毒瘤。
诗曰:
究理必须穷入神,博闻多见未为真。
果然悟到如来处,知至意诚养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