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金丹揭秘》31、成真之妙
(2013-02-01 12:17:35)
标签:
本心道德经灵性文化艺术 |
分类: 道德经 |
上回三公主和沙僧合作二土归一,金丹亏者将圆,散者将聚,这回写五行攒簇,合力成真之妙,明心见性而归大觉。金丹大道,真人成就之妙,如本章开篇诗所说:“义结孔怀,法归本性。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之元神。兄和弟会成三契,妖与魔色应五行。剪除六门趣,即赴大雷音。”这说的就是真人造就的过程,真人是元神,元神来自金木交并,金为魄为义,木为魂为仁,魂魄合一是元神。丘处机祖师借仁义的故事说金木,梵语“释伽”,是“能仁”的意思,仁主生,义主杀。杀以济生,杀即是生。能生不能杀,就不是能仁。有慈悲观音,同时还要有威猛观音。该杀的时候,比一般人还坚决,杀的还要狠。行者杀白骨为义,实为能仁。在先天之真,杀是为了生,同样是慈悲。小龙说:“他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管情拿得妖精,救得师父。”以仁义论,说的是大道运用之端;以金木论,说的是金丹相生之妙。一阴一阳,一夫一妻,颠倒配合,须臾不离。金者义也;木者仁也。木恋金而顺义,金爱木而行仁。互相为用,合成正果,才是一灵真性。不二就是一,阴阳合一,只有本心之一,没有心肾之二。一灵真性即是极乐世界,见佛就是见自己的元神。行者、八戒、沙僧为兄弟,比喻三家相会;妖魔为祸害,比喻五行相克。四大皆空,五行悉化,三家相会,明心见性,即赴大雷音。总之,性命是一体的,性不离命,命不离性,仁不可无义,义不可无仁,仁义并行,方是金丹大道。
八戒喻木性,行者喻金情。八戒到花果山跪求孙悟空去救师父唐僧,八戒又道:“看海上菩萨之面。”说出观音,是已悔悟自己谗言诬陷行者,是放纵心猿之过错,行者降妖除怪本来至仁至义。却被诬陷为不仁不义,都是因为真夫妻不和,阴阳偏孤,中无信行之故。中无信行,即不老实,所以行者叫八戒老实说。八戒将黄袍怪的事,白马叫请等情,备细告诉。这老实说即是真,即是信,即是元气,内夫妻作为眷属,非真信不能团聚。行者道:“你怎么瞒得过我?我这左耳往上一扯,晓得三十三天人说话;我这右耳往下一扯,晓得十代阎王与判官算帐。你今走路把我骂,我岂不听见?”说的是通先天一气通三界。性情相和,仁义并用。八戒又用激将法,说黄袍如何叫骂行者,是以性求情,木性爱金顺义也;行者即气得暴燥乱跳,是以情归性,金情恋木慈仁也。先天之真,是真阴真阳此呼彼应,无形的交感。若联想到男女之事,没的让小白龙这样的内行嘲笑和失望。本章的题目“猪八戒义释猴王”八戒请行者降妖为有义,知道白虎岭因自己进谗逐去行者为不义。这是以义全仁,以仁行义;开始以不义逐,现在以有义复,说的即是“义释”。“大圣与八戒携手驾云而行。”性情和合,夫唱妇随,内外相通,二人一心,其力断金。“沙僧一闻孙行者的三字,好便是醍醐灌顶,甘露洒心,一面天心喜,满腔都是春。”行者八戒金木相并,沙僧真土脱灾,五行攒簇,四象合和,失者已返,本来故物,圆成无碍。元神本性来自宇宙,真空出妙有即是元神,元神状态就会自然吸收宇宙能量的先天一气。人体先天的肾气,接通先天一气,才会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形成灵液。因此,攒簇五行,和合四象的关键,还要看是不是先天一气,要在生身之处辨真假,真假明,去假归真才能结就法身。
用黄袍妖精的儿子,激回老妖,是先辨真假。两个小孩,一为食性,一为色性,是食色之性也。一切迷徒,错认食色之性为本性,见色迷心,因食起见,贪恋不舍,昧却真宝。把两个孩子抱到宝象国,白玉阶前掼下,是叫在生身之处,辨别邪正,弃假认真,去其食色贪图之性,复其本来天良之性。能复本性,真宝有象,才是完整的信义。公主反说这和尚全无信义,是认假弃真为信义。因此行者道:“你来的日子已久,带你令郎去认认他外公去哩。”先天真性自虚无中来者,是外来主人公,不是肉身上的物质,认得外公,不为假所伤,有信有义。认不得外公,随风起尘,见景生情,以假伤真,无信无义。行者笑公主道:“你如此夫妻儿女情重,你身从何来,怎么就再不想念你的生身父母,真为不孝之女。”《悟真篇》说:“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生身之处,即生我之处。宇宙先天一气的大太极,生出每个人的小太极,作为我们的灵魂,即是生我之处,是先天之真宝;我生之处,是后天之假物,元精是先天之真,浊精是后天之假。倘若只恋我生之处,不穷生我之处即是不智,智是元精;不智则不能真履实践,为不信,没有元精产不出元气;不信则不能所处合宜,为不义,信是元气,不义便不能返本还元,没有后天中的先天元气,就不能返回先天中的先天的先天一气。
“公主说出无人可传音信,行者道:‘你有一封书,曾救了我师一命,书上也有思念父母之意,待老孙与你拿了妖精,带你回朝。’”这是口诀中之口诀,火候中之火候,天机密秘,仙翁慈悲,大为泄露。三公主三女是少女兑卦,后天返先天,坎离交媾返回先天的乾坤,不求于乾,不求于坤,不求于坎,不求于离,专求于兑。“兑”内藏先天之真信,金生水,先天元精为成仙作佛之根本,若能于此一信之中无为采炼,可以灭假,可以归真,重塑天地之心!然“兑”虽有信,已为奎木狼《巽》之假土摄去,必须智取。“行者就变作公主一般模样,在洞中专候那怪。”藏真变假,借假诱真,逆以顺用,鬼神不能测,天下莫能见莫能知。见了妖精痛哭诉说一段情节,纯是天机,全以智取,不动声色,先以夫妻之道哄,后以父子之情动。一言一语,在心地上揣摸;一举一动,在疼痛处下针。“那怪携着行者,一直行到洞里深远密闭之处。却从口中吐出一件宝贝,有鸡子大小,是一颗舍利子玲珑内丹。行者心中暗喜道:‘好东西耶!这件物不知打了多少坐工,炼了几年磨难,配了几转雌雄,炼成这颗内丹舍利。今日大有缘法,遇着老孙。’那猴子拿将过来,那里有什么疼处,特故意摸了一摸,一指头弹将去。那妖慌了,劈手来抢。你思量,那猴子好不溜撒,把那宝贝一口吸在肚里。”外虽不信,内实有信,妖精不觉在深密处,将真宝吐露。妖精指的是五行相克,水火本来相克,却在相克中相容,以杀为生,真宝一现,金丹隐隐有象,弹指间即可以去假复真。
“行者假意放心头摸了一摸,一指头弹将去”,是放走人心;“把那宝贝一口吸在肚里”,收其道心。“把脸抹了一抹,现出本相道:‘妖精不要无理,你且认认,看我是谁。’”放下人心而明心,明心而见性,真心透露,本性发现,形色无存,大机大用。“行者变三头六臂,六只手使着三根棒。”三头乾卦,六臂坤卦,刚柔不拘,变化无常,全在法身上用功夫,不在幻身上作活计。“那怪腰间取出金牌,在殿下叩头纳罪,玉帝道:‘奎木狼,上界有无边的胜景,你不受用,却私走一方,何也?’奎宿叩头奏道:‘万岁,赦臣死罪。那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他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被孙大圣到此成功。’玉帝闻言,收了金牌,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三公主思凡下界,妄念迷却真性;奎木狼兜率宫烧火,下苦更须修真。假者既除,真者可得,公主回到宝象国,唐僧解脱邪法复真身。
公主稍书于国王是有信;行者打妖怪是有义;八戒义释猴王是有仁;行者智降妖怪是有智;国王重礼奉酬是有礼。仁、义、礼、智、信,因一念之真而运用。唐僧吃斋之一念,凡心一动即入魔口;公主稍书之一念,终得以回国;白马忆心猿之一念,五行得以相见。一念之善,即是天堂;一念之恶,即是地狱。一迷一悟,天地悬隔,难道不令人警醒吗?得丹之后,不能俯视一切,五蕴皆空,犹以幻身为真,未免积久成蛊,难逃得而复失之患。明心见性,方可全得此宝;不能明心见性,此宝终在魔手。元精发动地户打开,同时天门已经开启,命功已经完成,后面的完全是无为运作,再些微的贪恋有为法,都是本末倒置的无用功。
性去求情仁合义,金来恋木义成仁。
智中全信分邪正,礼道全行保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