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售书公告
2009年11月28日上午10点半,熊春锦老师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六楼演讲“学海无涯慧做舟”并签名售书《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
——心音的运用
作者,老子学院院长熊春锦先生
分析整个人体生命的实相,不是仅仅后天的这一套,而分析人类生命实相、真相的能量外延性。我们讲过,声音是用来进行调整,而心音是用来真正交流的。因为在人类的初始时期,心音的能量是最为强大的,心音的穿透力和传导距离,是人体内最强劲的能量,没有那种能量能够超越心音的能量。前几年有人说“我万里外发气”,那算得了什么,还不如别的能够使用心音交流的人,在万里之外用心音发一个“哼”音,受体对象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因为人体中最强大的能量源是心音。

心没有勾,也就容易出心音。这一点,在汉代的时侯人们还能普遍认同。儒学的《说文》,也曾记录下道学的结论:“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这是关于“音”的最接近道家慧观学说的结论。而音的节点,什么叫“节”?看一看竹子就知道了,竹子就有节疤。“节”:如竹节;它是与空间连接、通达的结构。“有节于外”,这个“节”还与别的人、物进行连接,产生于心而传播于体外。音的节点,正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共鸣之所在,共鸣点,所以相印、相和,同频则共率,相互震荡,故有心心相印、感而遂通的存在,有拈花一笑的奇迹发生。人类在最初始之时,并未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全部是通过心音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心音交流。这种心音交流,没有距离的制约性和阻断性。音波的穿透力极强,作用力极强。
这次在墨西哥,旅店里有很多大的树,有很多花,清晨走入庭院,树和花都会向你道一声“早晨好”,这就是心灵的交流、心音的传达、心音的播送。给你带来喜悦,带来快乐,带来一天的精神愉悦。这种心音的交流,给人感觉非常柔和、安详、自然,有回归到真正的大自然中的感受。不要以为这些物质不会发出音,它们的音的确是和悦,能够被我们的心灵接受和感应到。
心音的运用和消失:
既然曾经运用,但为什么又消失了?为什么后来改成用声带来交流、用声音来表述呢?这并非我们每个人的心音本身失效,原因是人们变得狡诈了,私心贪欲起来了,就需要用狡诈的方式加以掩盖。恰巧,语言的交流可以隐藏每个人心灵的丑恶而不被暴露,使别人难以了解和窥破。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一个原理?我们多少人在用漂亮的言辞、华丽的语言和震撼人心的演说,来掩盖自己包藏私心欲望的内心。如果大家都能保持住心灵的交流、直接的互动,没有将自己的心藏起来时,都能坦诚相见,互相窥见对方的心灵,那么还要语言干什么?它就自然失效了。正是因为语言的交流,可以隐藏心灵的丑恶不被暴露,人们因为利益驱使、私心贪欲的需求,而主动地逐步放弃了对心音的运用,从而导致了每一个人心音的休眠和废用性的萎缩。
人们一旦通过经典诵读,特别是光音观心式的内观而诵,在很短的时间内,每个人的心音皆都可以从休眠状态中苏醒,从萎缩中充盈而恢复,这就是其中的生理变化。心音的恢复和重新苏醒,首先应用于身国内部的交流,别害怕自己的丑恶心灵被别人了解到。别用于身国外的交流,先把身国内调整好,让身国内部的坦诚相见,通过心音的办法建立起来,再也不要欺骗自己的首焱、丹元和各个小家庭中的体元们。让自己整个身国内的所有众生、生命,都能在“三本”的体制下展开生命活动,以道为本、以德为本、以整个体内所有生命的最高利益为本,进行修身的展开,这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产生了效应以后,同时可以运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可以坦诚相见、心灵碰撞、心音交汇吧?应该是可以的。作为能够开展经典诵读的家庭成员来说,这一点我相信是可以实现的。甚至还可以扩大到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的心音交流。当然,等社会进化了、道德复兴了,逐步扩大更大范围之间的心音交流。
“于无声处闻心音,如雷贯耳相互印”,就是运用心音交流的一种写照。心音在体内,用于对内心体元的直接交流,是第一层级的应用,最为直接和有效。与丹元之间的呼应,与首焱之间的呼应,丹元与首焱之间的呼应,母亲与孩子身内它们的交流,父亲与孩子体内它们的交流,都可以通过经典诵读而复苏的心音,轻松地加以实现,并且具有明显的作用力。
因此,将心音用于心灵交流,培养慧性图文思维的能力,是一个极其行之有效的工具,应当善加应用,勤加使用,从而促使首焱的“善”、“正”、“德的正识早日形成,促使丹元对命体等后天系统全面的掌握。丹元与首焱之间的交流沟通,协同工作,同步去完成。
在慧性图文思维已经开启的人们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慧性与智能同步协调不足。慧智并没有同运,而是过度地偏向于两极,要么过度依赖于丹元,要么过度遵从首焱,而没有执中守一。当我们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过度偏向于某一侧的时候,例如过度偏向依赖慧性之时,虽然记忆迅速,学习效率非常高,甚至别人需要几天才能学习掌握的知识,慧性开发成功的人在一小时左右即可以学完。就像上面家长反映的,由于过度依赖慧性,没有注意到慧性的生理特征,相随而来的却是遗忘迅速,丢失率却也是能较高地产生。
一本书的知识,很快就像照相一样,全部照到大脑记住了。但为什么记得那么快,却忘得快呢?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大部份人肯定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呢?因为,一方面丹元主要是负责于先天筛选。先天筛选,只取对生命有用的,而且这个筛选具有极强的预见性、前瞻性,他不会浪费任何记忆储存的空间,不会主动把垃圾揣到怀里不掏出来,他找到垃圾桶,马上就甩掉。对于他“先天决定后天”中所预见将来不可能有用的东西,就不会主动进行有效储存,而只会短期存储。当短期需求基本满足以后,就会及时自动删除,这是丹元记忆的生理特点。比如,他认为你学的都是垃圾,现在你让他帮你记住了,明天考试用,就保存到明天;考试完,他认为将来没有用了,就会自动删掉,表现出当时记得很快、很牢,但过几天就忘记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有一个自动筛选机制:凡是将来生命活动当中,并不是起决定作用、并不是具体意义的知识,而不是文化,他就不予储存。除非用“心灵交流”的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你通过心灵的交流,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值,恳切地请求、要求你的丹元与首焱联合起来,将其中必须保存而可以提供给后天智能随时调动的部分,让首焱进行存储,直至这些知识完成使命以后再加以删除。
这样一说,大家明白了吧?上一次,我提到了设置场景的问题,就是针对这个现象所讲的。但现在的人学习都非得说得清楚明白,要告诉的非常细致,甚至帮他把场景设计得现成可用,他才能具有那个悟性去使用。只有极少数人,能闻声闻音即动,马上就自己设计自己的场景进行应用。
这种设置场景,进行自我型的德慧智主动教育,其中就包含着这种场情的自我设置。例如:今天的课文内容,不论是数学解析、化学实验、英语的背诵,在学习前,自己提前设置一个个小的学习场景、分类型的学习场景。你要在这个场景中,设置出让丹元和首焱同时到场,运用你的心音嘱咐丹元展开高速的图像记忆,首焱逻辑归纳同步配合,要求将此学习内容分类归档,保存时间确定为三年、五年、或七年,时间的长短应当尽量合理,使你的丹元和首焱都能够高兴地接受。例如,保存至大学毕业时。大学毕业后,大学所学的知识应该尽快忘光,因为整个智能学习阶段中所学的知识,占用大脑皮层,浪费大脑存储空间,保存到大学毕业,就是比较合理的一个时间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