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应对情境应激情绪反应健康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人们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应激,处理应激的不同方式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应激是在情境的需求和个人可利用的资源之间产生可察觉的差异。
应对是指个体努力控制对应激性情境的评价产生的情境需求和个体可利用资源之间可察觉的差异的过程。“控制”说明应对的结果是各种各样的,并不一定都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应对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是一个不断评价和再评价以转变个体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这些转变有可能是情境发生变化,或者加深了对事件的理解,或者认知发生了变化等等。这些都受处理方式的影响。
应对两大功能:1、改变导致应激的事件;2、调整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
应对两大方式:
一、情绪集中性应对:以控制情绪反应为目的的应对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认知和行为的途径来调整他们的情绪反应。
行为途径如用药、寻求社会支持、参加活动,分散对引起应激问题的注意力。
认知途径就是通常所说的认知疗法,改变不合理信念,改变了情境的意义。比如女朋友离我而去,我意识到我并不真的需要她。也有的认知是否认令人不快的事实,比如拒绝承认亲人的离去。
当人们认为他们无法改变应激性情境时,倾向于用情绪集中性应对方式。
这有两种可能:一是遭遇不可逆转事件。比如亲人去世,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二是我们评估自己的可利用资源无法满足需求时,就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时,我们倾向于用情绪集中性应对方式。比如一个孩子怎么努力也无法做到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学生时,他会重新评价这一情境,甚至会想“我不需要他们的爱”。
二、问题集中性应对:是减少应激性情境的需求或增加应对这一情境的资源为目的的应对。即积极的采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工作压力大,可以选择换一个工作(减少情境的需求)或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加自身的可利用资源),以减少应激。
人们倾向于用那种方式应对呢?研究显示,人们用问题集中性应对普遍多于情绪集中性应对,但女性情绪集中性应对比男性多。收入和教育程度高的人比低收入低教育更多采用问题集中性应对。这也说明收入和教育程度高的人自身有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应对应激情境的需求。个体在应对亲人丧亡比应对其他问题时,用问题集中性应对方式要少。说明人们在经受不可逆转不可改变的情境时,体验更多的应激和无可奈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