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是神经质的气质本身,另一部分是由于价值观的偏倚所产生的。这些特点在神经质症的发生、维持和加工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认为这种心理过程是感觉和注意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其结果是感觉的日益敏感化。如果将注意集中于某种对象,这种印象就会更加明确,这是普通的道理。但若进而将注意集中于这种已被注意过的对象并加以疑病性地判断和产生预期性焦虑,就会成为症状发生的诱因并往往使症状逐渐固定下来。因为预期性焦虑情绪的发生,使得自己出现身临其境的异常感觉;这是高良先生的观点。
精神冲突
所谓精神冲突,是指在现实状态与自己想像的状态(理应如此)相矛盾,并想极力克服这种矛盾状态时所产生的精神上的对立冲突状态。
生的欲望
所谓生的欲望,笼统地说就是不想生病、不想死的生存欲望。但广意还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个人发展向上、追求名誉地位的向往、对金钱的价值观等等,有的是自己想务必知道的、想做的、想成功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其内容分别因个人的心理成熟情况、所居住所工作的社会环境情况而异。
欲望主要分为与生存直接相关的生理欲望;回避恐怖和痛苦、向往健康的安全欲望;追求所属、爱情的欲望;要求受人尊敬、重视名誉的欲望;以及追求自我实现的欲望。低一级的欲望得到满足后就会进一步追求高一级的欲望。
与社会欲望有关的研究是松本氏的4等级社会欲望学说。1、安全性欲望,2、其次是与他人无差别的生活欲望。3、对生活的质的要求,追求生活的舒适和便利的欲望,4、追求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欲望。
自我中心的态度
人生的欲望由低到高5级组成,而且不断追求更高的欲望是人的本性。而神经质者的欲望却停留在仅仅担心自己的心身状态的变化上。即使在人际关系上,也始终采取狭隘的、主观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内向性的心理状态是助长这种态度的因素。这种自我中心的生活态度妨碍着对客观现实的承认和理解。
自我暗示和主观的虚构性
精神交互作用过程中对自己的心身变化疑病性地加以判断,把其认为是异常或病态,从而产生焦虑不安。以这种焦虑不安的态度进一步关注这些异常或病态变化时,就会对先入为主的判断起到暗示作用,从而对其变化做出趁出实际的扩大化的估计和结论,称做症状的主观虚构性。然而,神经质症者已经将这种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症状认为是事实。如果一旦指出这是脱离客观的主观臆断时,便会招惹其极大的不满情绪。
适应性焦虑=防御的单纯化
如果对现在的情况不能充分适应时便会产生焦虑情绪,这叫做适应性焦虑。在正常人,这种焦虑的对象较多,但神经质者往往把这众多焦虑对象笼为一体,并极力地排除掉。这是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亦叫做防御的单纯化。说起来,充当了焦虑的“牺牲品”(scapegoat).神经质症便是以此为核心症状而发展的。
完善主义的态度、主观的理想化的态度
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精神、人际关系状况等等都想求得一种良好的状态。但神经质者对这种状态的良好的程度有一种必须如此的、极其主观的理想化的要求。然而神经质者完善欲强,因而对自己理想化状况的追求经常产生焦虑、自信心缺乏和劣等感。
另外,神经质者的心理倾向往往具有内向性和自我内省性,因此常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人际关系等作为内省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内省性的态度可以认为是理性的。那么,进一步看,如果认为这种理性的态度甚至比其感情占居的位置还重要的话,就叫做主观主义了。而神经质者问题就在于此。他们靠理性解决与自身有关的一切问题,甚至连感情也不例外。由理性来压抑感情,这正是神经质症者心理准备上的错误。
—————————整理于 中尾弘之著《森田疗法和顺其自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