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人控制感缺乏,会造成习得性无助

(2008-05-30 08:41:13)
标签:

习得性无助

负性

归因

过度概括

心理

健康

教育

分类: 读书笔记

 

当人们经历高水平应激超过很长时间而且感到束手无策时,他们会感到无助,而且无能避开负性结果。比如当一个学生怎么努力也无法提高成绩。长期时间后,他们会停止为这些目标努力,变得认为自己对这些没有控制力,甚至泛化到其他生活事件,对自我贬低,甚至当他们能够成功时,也忽略控制。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这也是抑郁的一个主要症状。

 

长期处于一个引起重复失败的无法控制环境中,可能变得习得性无助

 

想起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一个小象被栓在一个小木桩上,开始的时候它一直挣脱,努力了一次又一次,渐渐地它发现它不管怎么用力都无法挣脱绳索,就放弃了努力,认为自己是无法挣断绳索的。随着小象长大,它的个子不断长高,它的力气也在变大,小木桩变得弱小而不起眼,但这个大象还一直被栓着,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挣脱。过去无数次的失败经验让它变得对自己失去信心,成为习得性无助。

 

研究发现无法控制的负性事件并不总能引起习得性无助,这取决于认知过程的归因。

 

归因是如何进行的呢?当无法控制的负性事件发生时,人们通过三个纬度来判断和归因。

1内在的—外在的:评估无法控制负性事件是来源于自己个人无能力去支配的结果,或是属于外在性的原因,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造成。内归因或外归因。

2稳定的—不稳定的:评估无法控制负性事件是由某个原因造成的,这个原因是持久的(稳定)还是暂时的(不稳定)。持久的更可能感觉到无助和抑郁。比如长期的慢性疾病。

3总体的——特殊的:评估无法控制负性事件产生的因素是总体的、广泛的影响还是具有特殊的、有限的影响。比如酗酒者,得出判断1、我全部都不好,戒不掉酒,意志力薄弱;2、对生活这个方面(饮酒)我不善于控制,其他方面我做的很好。前者比后者更可能感到无助和抑郁。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不合理信念: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

 

总之,倾向于把负性生活事件归因于内在、稳定和总体的人更可能感到无助和抑郁

对于抑郁者,他们可能倾向于认为坏的事情产生于内在、稳定和总体的因素;好的事情产生于外在的、不稳定的和特殊的因素,具有十分悲观非理性的思维模式。通过认知治疗改变思维模式和改变归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学龄期儿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无法控制的因素(如自己缺乏能力),比那些归因于不稳定、可变更因素(如自己缺乏努力)的孩子表现出成绩更差。所以教育孩子,培养自信心是首要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