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地震危机干预健康 |
1、为什么受灾儿童需要特殊关注?
2、需要留意孩子的哪些反应?
(1)情绪反应:
感到恐惧、害怕,有的会哭泣,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
有的逃生出来的孩子会因为同学老师的伤亡产生自责;
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
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2)行为反应:
发脾气、攻击行为;过于害怕离开父母或亲人,怕独处;有些长大的孩子又变小了,出现遗尿、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幼稚行为;有些儿童会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等。
3、哪些孩子在灾害中更容易受到心理伤害?
4、保护受灾儿童简单口诀:
先医疗,救生命;保温暖,供饮食;
睡好觉、防丢失;防疫病,手勤洗;
找玩具,讲故事;莫惊恐,多解释;
鼓信心,要重视;指导下,看电视。
心烦躁,情绪低;找医生,健心理。
5、怎样做好儿童的基本心理保护?
(1)促进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说话,允许他们哭泣,尽量不唠叨孩子,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不要强求儿童表现勇敢或镇静。
(2)多做解释:不要批评儿童那些出现幼稚行为的孩子,这些暂时出现的“长大又变小了的行为”,是儿童对突发灾难对常见的心理反应。对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同时要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地震会过去,政府会安排大人来帮助我们,帮我们重建家园。
(3)本次灾情重大,直接受影响的孩子多,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请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进行治疗,避免问题延续。
(4)成年人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
如果儿童因为受灾引起的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咨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