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地震危机干预健康 |
- 儿童面对灾难可能出现反应有:
-
- 对黑夜、分离或独处出现过度的害怕
- 特别粘附父母,对陌生人害怕
- 担心,焦虑
- 年纪小的儿童会出现退化行为(如尿床或咬手指)
- 不想上学
- 饮食或生活作息习惯改变
- 攻击或害羞的行为增加
- 做噩梦
- 头痛或其他身体症状的抱怨
-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
-
- 保持镇定,告诉孩子们遭到了地震,受到了很大损失,强调全社会都在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并且保证家人和朋友会照顾他们,生活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 了解孩子的感受,听孩子们诉说他们的感受或担忧,让他们知道这个反应是正常的,每个经过灾难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 鼓励孩子们谈谈地震,给他们一个机会,在安全包容的环境下,讲出他们的经历,如果孩子不想说,可以让他们用画画或其他方式表达,说出自己的经历对孩子很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所发生的事情并发泄出隐藏的情绪
- 让孩子学着处理地震带来的种种问题,鼓励孩子们用现实、积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 鼓励孩子们和其他小朋友多交流,让他们从朋友身上得到支持,减少不安感,相互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渡过难关
- 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自己的情绪与身体会让孩子觉得有所依靠,有安全感
-
地震之后,跟孩子说些什么?
-
- 敢于承认有些事情你回答不了
- 允许孩子提出问题
- 根据孩子的接受水平来回答问题
- 和孩子讨论一些应急计划
- 和孩子讨论他们的恐惧,以及看似无关的话题
- 限制孩子看到或者听到有关灾情的报道
- 告诉孩子没有不好的情绪,在这样的事件面前,很多反应是很正常的
- 不要因为发生的事情怪罪自己
- 让孩子谈谈灾难中表现出的好事情,比如相互救助、家庭重聚等
- 除了谈话,我们还能做什么?
-
- 无言的相伴: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大部分是为了降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和陪伴
- 无条件的倾听,让被干预者一吐为快
- 无限的关怀:有时候一杯温水胜过千言万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眼中看到你关怀的动作,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 无条件的接纳:对于哭诉着,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他一张面纸,让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可以大哭一场,心中的刺痛得以疏解。还应该告诉他,哭泣、悲伤、内疚都是人在痛苦是的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现,不是软弱,是正常的
- 在避难所,要注意什么?
-
- 让孩子有机会见到自己的朋友
- 在临时住所,允许孩子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 保持生活规律性,让孩子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包括尽快让孩子们回到学校)
- 让孩子可以谈论自己的感受,仔细倾听孩子的恐惧和担忧
- 注意由于重新安置而导致的问题,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 考虑孩子本身的发展情况和特殊经历
-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
- 和孩子谈谈他对灾变后的感觉,分享你对他的感觉
- 告诉他发生了什么,用他能懂得的方式让他了解
- 让孩子放心你和他现在都很安全,也都会在一起,你最好常常重复的向孩子提出这项保证
- 经常抱抱孩子,拍拍孩子
- 在入睡前,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
- 接纳孩子对失去的玩具、用具、甚至房子的哀悼
- 若你感觉孩子在学校会有问题,与老师沟通,并一同处理可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