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张新作介绍

(2011-03-22 22:19:53)
标签:

文化

 2009冬以来新发表论文8篇,现介绍给对本人作品有兴趣的读者.

 

(1)丁声树先生对“弗”“曷”的考论揭示另一型合音,商务印书馆《学问人生大家风范-丁声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139-145页(2009.10)

[提要] 丁先生成名作《释否定词‘弗’‘不’》说弗=不之,及《论诗经中的“何、曷、胡”》说曷=何时,揭示了古汉语中另一型合音:前字取声韵后字取声为韵尾,同于盍=何不,区别于常见的前字取声后字取韵型合音。

[关键词] 丁声树 “弗” “曷”合音

 

(2)夏语探索,《语言研究》29卷4期(总77期),(2009.10)

[提要]虽未出土夏代文献,但史学界认为商王世系已由卜辞证实,史记14世17王的夏王世系也应可信。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夏代世系、干支、及跟其他语言语序的比较,分5节对夏代的夏语进行探讨,认为夏语就是雅言,是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的汉语。

[关键词] 夏语雅言 早期汉语 文献记载  历史比较

 

(3) 词根的音基比较及《周易》临卦新解,上海教育出版社《东方语言学》第6辑193-197页(2009年12月)

[摘要] 汉语谐声通假都立足于词根同音,并不包括冠音和韵尾,在和兄弟语言进行同源词比较时尤须如此,不必顾虑前加后附成分的差异。比如汉语百praag与缅文raa, 犬khwiin与藏文khji,民族语言中好多明显的同源词常被人怀疑为借词,一概说是汉语强力影响的结果,这些语音变化大些的词例倒可以排除怀疑。此外有些上古汉语中的前代古词,后世很罕见,但仍见于兄弟语言中,这些词也应判认为不是借词,为什么他们要借一个汉语自己都不熟用之词呢,其中包括一些《说文》部首如“亢疒虫(虺)”等,和《周易》临卦的临通“瀶”。

[关键词] 词根比较  亲缘关系音基绝代古词   周易临卦

 

(4) 颜之推“南染吴越、北杂夷虏”谜题试由声母索解 ,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南昌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2-29页( 2010.6)

[摘要] 颜之推“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指什么,鲁国尧先生指出此一千古谜题可由韵母谈覃对寒桓的关系来解释,本文认为不妥,改由南北学汉语的土著民族缺乏足够的塞擦音来解释。

[关键词] 颜之推 谜题 審音 接触变化 塞擦音 声母

 

(5) 韵尾声调变异在区别缅彝、汉白语言上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余霭芹、柯蔚南主编,《罗杰瑞先生七秩晋三寿庆论文集》35-354页(2010.6)

 [摘要] 在漢藏語系語言裏,兄弟語言間擁有大量同源詞,單說某個語言裏有這些同源詞,不足以區別其性質是方言、語支、語族,不能說明它和哪一支更近些。但同源詞中有一些帶著某種音韻特徵的詞,比較這種特徵的有無、變化,則可以揭示它們是否經歷過同一變化歷程,反映其關係的遠近。韻尾、聲調的變異,這一作用尤其明顯

[关键词] 汉藏语系 同源词 韵尾 声调  变异  区分属系

 

(6) 吴语方言的历史记录及文学反映, 上海教育出版社《东方语言学》第七辑83-115页(2010年9月)

 [摘要] 本文详细探讨了吴语形成的过程及其在各种史料及文学形式中的反映,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概说,简单介绍历代记述吴语方言的文献材料。

(二)语文著作对吴语历史情况的记录,分为汉晋六朝、隋唐五代、宋代、元明清等若干历史时期展开论述。

(三)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吴语,分散文(包括笑话、话本等)、韵文(包括诗词乐府、讲唱、戏文、谣谚、山歌等)两个大的方面来讨论。

(四)历代文献所录吴语,从语音、词汇(包括虚词、实词)、对话的角度说明文献资料中的吴语成分。                 

[关键词] 吴语  文学  历史文献 记录

 

(7) 蔡家话白语关系及词根比较,上海教育出版社《研究之乐-庆祝王士元先生七十五寿辰学术论文集》潘悟云、沈钟伟主编,389-400页(2010年4月)

[摘要] 认为《中国语言》把蔡家话归侗台语不妥,通过词根比较,定蔡家话和白语同族,都是汉白语族的语言

[关键词] 蔡家话 白语 系属 词根 比较

 

(8) 汉语方言的零母鼻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JCL)历时演变与语言接触——中国东南方言 Diachronic Change and Language Contact –Dialects in South East China , 张洪年、张双庆主编,2010年(JCL 2010年专著系列第24)

[摘要] 对汉语方言影喻母变读鼻音的原由进行分析,分细音、洪音、洪细兼变来说,指出只见于细音的是结合零散词汇的,有鼻尾逆同化因素,后二者是成批的规则性变化,属零母增音现象。

[关键词] 汉语 方言 影喻母 鼻音化 原由

 

上列篇目中第2、3、5、7四篇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YY054号“汉语与同语系语言的同源词根研究”阶段性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