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衡阳日报:文化快餐热的冷思考

(2023-09-18 11:52:42)
分类: 世相漫话
王兆贵

  在融媒不断挤占纸媒空间的今天,能坚持耐心捧读原著的人少了,碎片化阅读的人多了。由此引起了文化传统守护人的不安,担心“电子榨菜”“电子奶瓶”之类的文化快餐,会导致成长中的年轻人营养不良,影响智力和智商发育。
  如今,捧着手机刷屏的低头族随处可见,就连老年朋友和小朋友也被卷了进来,爱不释手,乐此不疲,更加重了一些人的忧虑:碎片化阅读助长了求知心态上的急功近利,是娱乐至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记者问一位著名主持人,你乘地铁出行,不怕被人认出来吗?那位主持人幽默地回答说,人们都忙着低头看手机,谁有功夫抬头看脸啊!
  有调查发现,闲暇有限,是人们点选文化快餐的重要原因。有人讨厌文化作品的情节拖泥带水,有人想节约时间做更多的事。就此看来,文化快餐的流行还有个时间成本问题。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区别情况分而论之。
  追溯起来,碎片化阅读不是今天才有的,自古而今都存在。如,人们所熟知的《围炉夜话》《幽梦影》《小窗幽记》《菜根谭》等,类似如今的微博体、语录体,基本上都是修身、治家和处世格言,可以说是老牌的心灵鸡汤。捧读这些古籍,难道不是碎片化阅读?如今的文摘杂志何尝不是碎片呢?当然,博览群书的人,不会满足于浏览这些文化碎片,他们的涉猎非常广,有主食也有副食,翻正史也翻野史,读典籍也读闲书,看大部头也看小段子,什么三坟五典、四书五经、八索九丘啊,统统拿来,并不挑食。
  读书是这样,著书也是这样。冯梦龙写了那么多鸿篇巨制,一套“三言”,总字数是《天方夜谭》两倍多,影响力至今不减,可他还是个超级的段子手,如《笑府》《广笑府》《古今笑》等,都出自他的手笔,可以说是集碎片之大成的段子串串烧,他如果不对这些笑话感兴趣,怎么会去搜集整理成书呢?
  快餐文化有助于同各领域的人广泛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有助于认识大千世界的多样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会脱离经济基础而存在,快餐文化同样也是经济动因的产物,也免不了带有娱乐化、功利化倾向。我们在容忍并接受快餐文化这一事实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令人信服的引导,启迪人们不要止于碎片化阅读,不要止于浮光掠影,深入一步,顺藤摸瓜,通读原著,在开卷有益的基础上,多一些掩卷思考。忙碌过后身心疲惫,懒得翻书,闭目听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碎片化阅读之所以为人诟病,不是因为没营养,完全不可取,而是因为不系统,不全面,挂一漏万,真伪难辨。有阅历的人不难发现,在文化快餐呈现中,混杂着不少伪科学、伪名言,甚至是教人使坏的歪理邪说。有些人对正能量的内容看不进去,却对反人性、反常情的调侃感兴趣,乃至沉浸其中,执迷不悟,模糊了正常的思维与判断能力,不知不觉地被那些一本正经说怪话的人带偏了节奏,甚至带进沟里。过去走的明明是人间正道,却误以为自己以前白活了。醒脑当然好,娱乐也正常,怕就怕被洗脑了迷途忘返。
  浅阅读时间久了,不仅会破坏青少年对文化产品的味觉,而且会影响思维深度。习惯于吃零食的人,吃正餐时会没胃口。同样的道理,汉堡、炸鸡、泡面、撸串虽然便捷可口,但不能替代营养的完整摄取和吸收。
  梁实秋说过,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要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碎片化阅读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过了书香浸润的大好年华。须知,人这一生,读书也有黄金期,开心阅读趁年少,过了黄金期,因事业、家庭、生计所迫,能静下心来读书就难了,而且记忆力也逐渐下降,不像年轻时那样能过目成诵。该吃文化大餐的年龄你吃文化快餐,待到过了如饥似渴读书的黄金期,你对大部头经典图书的兴趣有可能衰减,甚至不想啃也啃不动文化大餐了。
  为什么说,你的气质里蕴含着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因为走南闯北、博览群书会使你长见识、懂情趣、会思考,生活更加充实。“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得益于年轻时的发愤苦读,并将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化为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智慧。
  附注:本文发表在《衡阳日报》2023年9月17日文苑版,责编胡建军。
衡阳日报:文化快餐热的冷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