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线客户端:“碎片化阅读”反思

(2023-08-28 12:24:19)
分类: 世相漫话
王兆贵

  当下,碎片化阅读的人多了,耐心捧读原著的人少了。这引起了文化传统守护人的不安,担心“电子榨菜”“电子奶瓶”之类的文化快餐,会让成长中的年轻人营养不良,影响智力和智商发育。甚至有人担忧,碎片化阅读助长了求知心态上的急功近利,是娱乐至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不能一概而论,而要视情况分而论之。
  碎片化阅读不是今天才有的,自古而今都存在。人们所熟知的《围炉夜话》《幽梦影》《小窗幽记》《菜根谭》等,类似如今的微博体、语录体,基本上都是修身、治家和处世格言。捧读这类古籍,难道不是碎片化阅读?当然,博览群书的人,不会满足于浏览这些文化碎片,他们的涉猎非常广,有主食也有副食,翻正史也翻野史,读典籍也读闲书,看大部头也看小段子,什么三坟五典、四书五经,统统拿来,并不挑食。
  读书是这样,著书也是这样。冯梦龙写了那么多鸿篇巨制,一套“三言”,总字数是《天方夜谭》的两倍多,影响力至今不减。他还是个超级段子手,如《笑府》《广笑府》《古今笑》等都出自他的手笔,可以说是集碎片之大成的段子串串烧。他如果不对这些笑话感兴趣,怎么会去搜集整理成书呢?
  快餐文化有助于同各领域的人广泛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有助于认识大千世界的多样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会脱离经济基础而存在,快餐文化同样也是经济动因的产物,也免不了带有娱乐化、功利化倾向。我们在容忍并接受快餐文化这一事实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令人信服的引导,启迪人们不要止于碎片化阅读,不要止于浮光掠影,应深入一步,顺藤摸瓜,通读原著,多一些掩卷思考。
  碎片化阅读之所以为人诟病,不是因为没营养、完全不可取,而是因为不系统、不全面,挂一漏万,真伪难辨。有阅历的人不难发现,在文化快餐呈现中,混杂着不少伪科学、伪名言,甚至是教人使坏的歪理邪说。有些人对正能量的内容看不进去,却对反人性、反常情的调侃感兴趣,乃至沉浸其中、执迷不悟,模糊了正常的思维与判断能力,不知不觉被带偏了节奏,甚至带进沟里。
  碎片化阅读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过了书香浸润的大好年华。浅阅读时间久了,不仅会破坏对文化产品的味觉,而且会影响思维深度。习惯于吃零食的人,吃正餐时会没胃口。同样的道理,汉堡、炸鸡、泡面、撸串虽然便捷可口,但不能替代营养的完整摄取和吸收。须知,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所以用功读书要趁早,既要博古,又要通今,多读经典,累积深厚文化底蕴。
  附注:本文发表在《前线》2023年8月28日评论版,编辑丁兆丹。
前线客户端:“碎片化阅读”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