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58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门日报:丢了家乡话之后

(2023-05-06 10:44:01)
标签:

健康

语言

大脑

创伤

情感

分类: 世相漫话
王兆贵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谁也没有想到,说了五十多年家乡话的孙凤莲,遭遇一场车祸苏醒过来之后,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脱口而出的竟然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这让她的亲友和邻居听了转不过神来,怎么也接受不了,以至于熟人见面不敢相认,甚至连亲生女儿刚开始都不敢认她作妈。
  口音的突然改变,让孙凤莲判若两人。丢失了家乡话之后,操着连她自己都感到陌生的语言与人交流,使得原本正常的气氛变得十分尴尬。她很想努力改变这个局面,奇怪的是,时间过去很久了,外伤已痊愈,可声调却变不回来,好像舌头不是自己的,嘴里冒出来的仍然是不伦不类的普通话。自己觉得别扭也倒罢了,让孙凤莲不能释怀的是,她在周围人的眼中成了异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她“装洋”,有人说她“神经”,还有人说是别人的“鬼魂”附在了她身上。孙凤莲本来是个很乐观、很喜欢拉呱人,起初并没有介意自己口音的变化,随着误会的增多,她不再主动与人搭讪,同熟悉她的人也渐渐疏远了。
  当地人平时交流都说土话,没有人会讲普通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口音是受自己支配的,怎么可能去讲别人的话呢?因此,无论她怎么解释,人们就是不信。孙凤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并不迷信,这样的境遇让她非常苦恼,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处求医问药。北京的一家脑科医院的专家们通过仪器检查和会诊,给了她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
  原来,孙凤莲受伤后,导致控制家乡话的神经传导束出了问题。人的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组织,通常是分为常用功能区域和潜在功能区域。孙凤莲常用的母语功能区被完全破坏了,且无法修复,而潜在的第二语言功能区却并没有障碍,当她需要发音时,这个部份就被激活了,唤醒了。由于她大脑对家乡话的分析功能还没有完全丧失,所以能听懂家乡话却表达不出来,但可以调动潜在功能区域的记忆与别人对话。
  那么,只有小学文化的孙凤莲从来没有学习过普通话,更没有运用过它,怎么能不学自通呢?专家们分析认为,在孙凤莲大脑的记忆中,普通话的是通过广播、电视或者学生朗读课文等形式潜移默化储存下来的。孙凤莲发音之所以不太自然,机械而又呆板,是因为她说的并非纯正的普通话,而是缺失了情感色彩的模仿语言。
  得到这样的答复后,孙凤莲似乎重新找回了自信,顿时轻松了许多。逢人便说,医生证明我这毛病不是装出来的。在她看来,在此之前的所有不幸都不重要了,能用专业的医学根据,让大家相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附注:本文发表在《澳门日报》2023年5月6日新园地,主编邹君仪。

澳门日报:丢了家乡话之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