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72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湖晚报:戏说冤家

(2023-02-16 13:45:33)
分类: 世相漫话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句话,曾在已经分手的两位公众人物的微博中提起过,瞬间走红,这几年成网络流行语,颇合过来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路。
  据查考,“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出自唐代 “放妻书”。从莫高窟存留的文本看,这种类似“离婚协议”的字据,当属那时流行的范文,因为落款仅录有“年月日云云”,并无签名和时间。见过网上给出的一帧手书影印件,文本虽然泛黄,墨迹依然清晰可辨。文中写道,“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文中“比是怨家,故来相对”的表述,很有意思。“冤家”一词多解,直解为“仇家”,所谓“冤家对头”“冤家路窄”。但在两性关系中,更多的是比拟与戏谑。在我国民间语文包括民歌和戏曲中,人们把爱恨交加、苦乐并存的鸳鸯偶称作“冤家”,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至晚在元曲和元杂剧中,就开始出现“欢喜冤家”这样的表述。如,有一首[双调]新水令·念远的元曲写道:“生也因他,死也因他,恩爱人儿,欢喜冤家。”直到今天,仍有以“欢喜冤家”为名的小说、影片以及电视节目流行。
  “冤家”一词的借代义,已普及为大众口头禅。提起“冤家”的称谓,多半是指那些爱得要死、恨得要命的恋人。“冤家”前加一俏字,就变为情人的昵称了。如,关汉卿的曲词“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迤逗的人来憔悴煞”则是打情骂俏的形象写照。英文A couple of happy enemies意思是“一对快乐的敌人”,作为外文片,译为《俏冤家》颇为精当,堪称信达雅了。
  有人将“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视为“优雅的分手”,没什么不妥,但从语源上看,这样的心态与优雅关系不大,而是大彻大悟后的一种心理解脱,即放下执念,回归心理上的平和与宁静。当事双方都不再纠结,岂不是得大自在?不管怎么说,把曾经的“冤家”视为“旧好”,将“冤家路窄”变为“冤家路宽”,缘聚缘散,各安天命,总归是皆大欢喜的理想结局。做不成恋人,又何苦多个仇人呢?“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何乐而不为!
  附注:本文发表在《南湖晚报》2023年2月16日如果爱,编辑于能。
南湖晚报:戏说冤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