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衡阳日报:南怀瑾为何替冯道喊冤

(2022-12-19 17:48:21)
分类: 史海漫游
南怀瑾为何替冯道喊冤
文/王兆贵

  五代时期的舞台上,各色人等象走马灯似的转个不停,真正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些争权夺势的君臣们,长命的不多,善终的更少。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其中有位二号人物,却能左右逢源,长兴不衰,屹立于政治舞台中心而不倒,高寿善终。他就是众说纷纭到如今的“不倒翁”宰相冯道。
  冯道(公元882—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从政三十余年,拜相二十余年,先后服侍过十个皇帝。到后来,几乎成了“宰相专业户”,以至当权者慕名请他去主政。太平盛世做到“三朝元老”都难,兵荒马乱之际能做“十朝元老”谈何容易?更何况,冯道“受雇的东家”并非一姓而是四姓。看过冯道宦海经历者,莫不感到雷人至极,不可思议。然而,当你再看后人的评价时,又如入讼辩之堂,不知该听谁的好了。总体印象是:毁多于誉和者寡,赞声没有骂声高。就其名字而言,真可谓“道可道,非常道”了
  赞誉冯道的史籍以薛居正主持编撰的《旧五代史》为代表,毁谤冯道的史籍以欧阳修主持编撰的《新五代史》为代表。《旧五代史》里的冯道,几乎就是道德上的完人、大臣中的表率。《新五代史》里的冯道,则是“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的无廉耻者”。
  南怀瑾原也批过冯道,后来却在多个场合为冯道喊冤叫屈。他认为,冯道不贪财、不好色,品行无懈可击,当时没人反对他。后人攻击他是站在儒家立场上,用气节说事。
  怎样看待“全节”与“屈节”现象,历来存有争议。追溯起来,开“屈节”之先例者亘古就有,且不是个案,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上古名臣伊尹和春秋名相管仲。
  伊尹生活的夏末商初,天下很不太平,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为改变世道,造福苍生,伊尹勇敢负起责任,先后五次游走于商汤和夏桀之间,终于帮助商汤平定了天下。宋代王安石曾以此为例,回答唐介对冯道是否纯臣的质问。王安石认为,冯道当然是纯臣。就象伊尹“五就汤、五就桀”那样,意在百姓的安宁,怎么能说不是纯臣呢?事实正是这样,契丹企图趁机洗劫中原,没人出来救亡,冯道却能说动契丹皇帝罢手。就连骂冯道最厉害的欧阳修也承认,“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公子纠在管仲与召忽的辅助下,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失败后被逼而死,召忽以身殉主。被押回齐国的管仲,不仅没有殉节,还应桓公之请做了宰相。
  对于管仲的行为,孔门也有争议。子路和子贡都对管仲的仁德提出疑问,孔子回答说,管仲辅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不诉诸武力而一匡天下,老百姓于今仍在受益。怎么能要求他象普通人那样拘于小节呢?孔子尽管也曾指出过管仲的不足,但在总体上肯定管仲有维护和平以利天下之仁德。就是说,管仲屈节建功,惠及天下,乃为大德。
  冯道为官期间,能以“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为守则,尽心辅政,稳定乱局,劝谏当权者力戒骄奢淫逸,体恤天下苍生,为政为民做了不少好事,而且治学有成,述而有作,公德与私德均无可挑剔。同僚范质称赞他“厚德稽古,宏才伟量”。冯道自己则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自诩。照此说来,冯道也应算是仁德之人。否则,苏东坡和王安石也不会把冯道看作是菩萨再来、活佛转世。
  附注:本文发表在《衡阳日报》2022年12月18日文苑,责编胡建军。
衡阳日报:南怀瑾为何替冯道喊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