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53,482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门日报:韩信的背景

(2019-12-23 14:27:24)
标签:

韩信

出身

背景

拜将

杂谈

分类: 世相漫话
王兆贵

       看背景、论人事,是民间一大传统思维习惯。但凡有人上位、走红,总要窥究那人的背景,扒一扒他爹是谁,他娘是谁,倘若他爹他娘籍籍无名,也要人肉一番他的身后有没有高人为其站台。那些与要人、名人同姓的人,一旦发迹,就会有好事者冒出来,哄传他们是某某人后代。还有人见风使舵,自报家门,于是便有了“我爸是李刚”这等靠背景唬人的咄咄怪事。
  看背景、论人事,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关键的问题在于,一是不能捕风捉影,以假乱真;二是不能凡事都看来头。在门阀制度盛行的年代,身世背景至关重要,但也并非全然如此,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设坛拜将,“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未经实战检验,就把一个治粟都尉请上大将军的座席,不要说在中国军事史上绝无仅有,即便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属罕见。司马迁所云“一军皆惊”,还只是现场反应,私下里的议论,恐怕比“炸锅”还要火爆。
  这事如果放在今天,人们备不住要扒一扒韩信的背景。但在司马迁的记叙中,韩信的身世实在是乏善可陈,有的只是“乞食漂母”“胯下之辱”之类的往事。他背楚归汉前,“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到得汉营,若不是夏侯婴刀下留人,差点一命呜呼。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仅凭数册“军事论文”和一番敌强我弱须东进的说辞,就先后赢得萧何和刘邦的信任,最终成长为屡建奇功的军事指挥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文/王兆贵)

澳门日报:韩信的背景
  附注:本文发表在《澳门日报》2019年12月23日新园地,主编郑国伟。已被新浪推荐到博客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