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开国第一菜

标签:
美食文化旅游江淮软兜 |
分类: 大千物语 |
王兆贵
软兜这名字,对于江淮地区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在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听来,往往是一头雾水,想当然还会以为是服饰,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是菜肴。我定居南京已逾四十年,江苏各地都去过,对软兜这道菜,由陌生到熟悉,由吃不惯到喜欢,但对它的名字以及身世的由来,还是最近才搞明白的。
对于中国特色美食的花样和名称,多半是不能望文生义的,就像台南小吃棺材板,即便你想象力再丰富,初次听说也会诧异,很难想象它是鸡肝等配料做的点心。但软兜这名字,却是名副其实。尽管它不过是一盘精细的鳝鱼丝,但入口爽滑,软润鲜嫩。
第一次外遇软兜,已经好些年了。那年我和机关的同事去苏北出差,驱车到达淮阴(今淮安)已是中午,就便停车在昆仑饭店用餐。当软兜端上来品尝后,大家都夸好吃。同期到达的一位老领导很感兴趣,随即走进后厨,向烹饪师傅讨教软兜的加工方法。回到饭桌上,这位老领导现炒现卖,向同桌的机关干部描绘了一番软兜的烹制秘诀。其中一道工序,是将鳝鱼丝放进砂锅的老母鸡汤里,用文火煨上一整夜。大家听了,不约而同地“哦”了一声,心想,难怪这么软嫩,原来煨了这么久啊。
事后查阅了相关资料,方知我是多么孤陋寡闻。《山海经》有云:“湖灌之水,其中多鳝。”江淮地区盛产鳝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淮安名厨曾以鳝鱼为食材,制作出108样的
“全鳝席”。其中,软兜鳝鱼的问世也有些年头了。软兜鳝鱼,又称软兜长鱼,是淮扬菜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淮安人很喜欢用它款待中外宾客。软兜之软自不待说,那么这个兜字,又从何说起呢?原来,古代氽制鳝鱼,是将活鳝鱼用纱布兜扎,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氽至鱼身卷曲,口张开时捞出,取其脊肉烹制。成菜后鱼肉十分醇嫩,用筷子夹起,两端一垂,犹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食时,可以汤匙兜住,故名软兜鳝鱼。
据方志记载,软兜鳝鱼的烹制,始于淮安城东南的车桥镇。清光绪十年,两江总督左宗棠视察淮河水患,驻节淮安城,淮安知府特意安排车桥厨师做了软兜鳝鱼。左宗棠食用后大为赞赏。在他的推荐下,软兜鳝鱼曾作为淮安府贡品之一,进京恭贺慈禧七十大寿,自此列为传统名膳。
那么,软兜鳝鱼为何又被称作“开国第一菜”呢?我们知道,中国菜通常被分为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但因其中许多菜肴口味偏重,难调众口,而淮扬菜清淡平和,南北皆宜,被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选为基准菜系。淮安市淮扬菜美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岱明介绍说,淮扬菜跻身国宴,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招待宴会,而软兜鳝鱼则是宴席中的第一道热菜,因此被“册封”为“开国第一菜”。
前一篇:领导科学:聪明人与明白人
后一篇:扬子晚报转载:奋斗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