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报转载:重耳身边那些人

标签:
重耳流亡贤德之士赵氏孤儿晋文称霸老年生活报 |
分类: 转载收录 |
文/王兆贵
春秋时期,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回国登上君位后用了不到九年时间,就使晋国强盛起来,城濮一战大振国威,终成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所以能有此作为,同他身边那些得力助手有很大关系。不论是在他落魄之时,还是在他继位之后,这些贤德之士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狐偃是重耳的舅父,老成持重,富有远见。重耳等出逃之初,前路莫测,是去齐国还是到楚国呢?狐偃分析说,齐楚虽强,但路途遥远,目前喘息未定,还是到狄国为好。近在眼前,又没有外交麻烦。既可获得休整,又可静观时局以应其变。狄国是重耳生母的故土,到那里后,受欢迎不说,还等来了一次回国继位的机会。晋献公去世后,权臣里克粉碎了骊姬的美梦,派人来迎立重耳。但因重耳等人怀疑有诈,未敢妄动。里克等转而迎立夷吾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夷吾是在秦国的有偿援助下才继位的,可他如愿之后忘恩负义,让秦穆公狠狠地教训了一通。惊魂甫定,晋惠公仍寝食难安,担心重耳取而代之,于是便派勃行刺重耳。获悉密报后,已娶妻生子的重耳还有些留恋。狐偃等人以“大业未成、安能晏居”为由相劝,在狄居留十二年的重耳,这才离开狄国,重又踏上逃亡之旅。
到了齐国,齐桓公为重耳娶妻姜氏,还送他八十匹马。重耳乐不思蜀,不想走了。狐偃等劝他不听,就同姜氏合计,把重耳灌醉后上路。回国后,狐偃等人在辅助文公扫除内乱、发兵勤王、决战城濮等重任中屡立大功,为晋国入主中原做出了卓越贡献。
赵衰乃“赵氏孤儿”赵武的先祖,知书达理有谋略,颇具“文胆”,关键时刻机敏应对,为重耳赢得了归国执政之良机。重耳来到秦国后,秦穆公将五个公族女子嫁给他,隔天又要宴请他。先秦时期,诸侯会盟宴饮场合,宾主双方往往会用赋诗的方式,含蓄地传达自己的态度和愿望。重耳朗诵了小雅中的《沔水》,借喻河水流向大海,表达自己的归国之志。穆公朗诵了小雅中的《六月》,赞美了中兴之臣辅佐周天子的事迹。赵衰一听,穆公岂不是勉励公子担负起辅佐周室的使命吗?于是,立马借题发挥。在赵衰的提示下,重耳赶忙叩谢穆公。没过多久,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国夺取了政权,晋文公时代的序幕就此拉开。
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性命之虞,饥馁之苦,危难接踵而来,冷遇之耻,非礼之辱,考验无所不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贤德之士不离不弃的支持,不折不挠的驱策,重耳才经得起,吞得下,挺得住,从贪图安逸、骄矜任性的一介公子,成长为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的一代雄主。当代明君贤臣以及后世有识之士,都对他们推崇有加,赞誉颇多。《国语·晋语》有云:“晋公子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此三人者,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咨焉。”
重耳同他身边那些人的经历告诉我们,领导身边聚集的是些什么人,喜欢重用什么人,也许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至少可以说明,领导的品位逐高还是逐低,成事的概率趋大还是趋小。
后一篇:香港文汇报发表:秦武王好胜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