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公报:称职的“内务部长”

(2015-12-03 10:55:19)
标签:

名著杂谈

红楼梦人物

王熙凤

管家能人

大公报

分类: 名著杂谈

  毛泽东晚年,闲暇时喜欢同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谈歷史,说说文化。他曾把《红楼梦》读了十几遍,并不止一次地评说过其中的人物。他对王熙凤评价很高,称她有战略头脑,是当内务部长的材料。这样的评价,虽然不无调侃,但也恰如其分。
  在贾府的内务管理系统中,如果说贾母是董事长,王夫人是总裁,那么,凤姐就处在常务副总裁或者说是执行总裁的位置上,实权在握,举足轻重。按今天的说法,也算是个职业经理人。在这一管理层级中,凤姐的表现相当称职。
  贾府一应大小事体,凡由凤姐出面,处理得总是那么乾脆利落。特别是在控制局面、化解危机方面,凤姐筹划有方,执行力强,表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孙媳妇,办事如此精明,行事如此干练,更加难能可贵。凤姐在贾府的地位和威信,是靠聪明和才智树立起来的。单就以下亮点来看,的确是把当家理财的好手。
  凤姐识大体,顾大局,到位而不越位。
  在处世应对中,王熙凤料事机敏,往往是对方还没开口,她已猜到了;对方刚要提起,她已办过了。贾母、王夫人毕竟是过来人,遇事总要从家族的长远利益权衡轻重。凤姐年轻,有时免不了争强好胜,轻举妄动。但当她领会到长辈的意图后,就会立即剎车,让自己冷静下来,说出一番重新领悟的道理,作出利于大局的安排。有人说她唯老太太马首是瞻,是见风使舵。试想一下,她如果不这样做,在贾府能站得住脚吗?又如何能侍候好、管理好这么大一家老少呢?
  凤姐善沟通,会协调,出头而不过头。
  贾府人多、口杂、是非多,一旦发生纠纷,凤姐都会出现在一线,问明缘由,调解争端,安抚各方。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因嫌疑对象牵扯到自己,凤姐就不便出头处理了。当她见王夫人带着绣春囊前来对质时,连忙跪地哭诉,一连讲了五条理由,力证自己清白。打消了王夫人的疑虑后,又提出了不公开察访的正确对策。抄检行动开始后,凤姐便不再逞强掠阵,而是让王善保家的打头,自己则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支应着。一路上,凤姐虽然低调,但该出头的时候,总是把话说到前头,把工作做到前头,避免引起被抄检对象的反感和牴触情绪。
  凤姐善筹划,会整治,敢干而不蛮干。
  这一点,在协理宁国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起初,王夫人还担心她未经过丧事,料理不清,惹人耻笑。谁知她却毫无惧意,勇敢地应承下来。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知情,也要识弊,对症下药。此前她就已了解到,宁国府的弊端在于人员管理过松,财物管理过乱,赏罚不够分明。宁国府总管来升说:“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她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因此,她到任后,首先清点人头,登记造册,以便分班作业,各司其职。其次是弄清家底,做好预算,严防超支冒领,虚耗用度。第三是领牌出纳,交牌核销,钱物对应,收支相符。第四是推行新规,严格考勤,不管何人何事,均不得以旧例为由敷衍塞责。
  于今看来,这四件事不过是岗位责任制加定额核算制,但在当时的宁荣二府,不仅难得,而且奏效。当她点名过后,正准备处罚迟到的执事时,见有人前来奏领事务,就把这事暂放一边,先处理急办事务,核点无误的发给对牌,查对有误的打回重报。那个迟到的执事,是个负责迎送亲客的体面人物,因睡回笼觉来迟了,在一旁不住地求饶。凤姐对他说:“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于是便放下脸来,打板子、扣月银,毫不容情。并警告众人说,今后再犯,加重处罚。大家见凤姐威重令行,便都勤谨起来,谁也不敢含糊。
  王熙凤是美人、能人,但不是伟人、完人,我们不能用高大全的标准去裁度她。在她的性格基因中,确有明显缺陷。譬如,贪婪、嫉妒、诡诈、严酷等,无非是缺乏妇人之仁。纵览《红楼梦》全书,损她的人说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夸她的说她能说会道,泼辣干练,男子万不及其一。周瑞家的在向刘姥姥介绍凤姐时说,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大约是受高鹗续书的影响,许多人都以为曹雪芹对王熙凤持贬斥态度。只认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而忽视了“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只认同“嘴甜心苦,两面三刀”,而忽视了“帐也清楚,理也公道”。
  曹雪芹对凤姐,可以说用尽了笔墨,倾注了热情,是除宝玉、黛玉、宝钗之外,着力刻画并写活了的一个人物,棱角分明,立体感很强,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在贾母眼中也好,在众人眼中也好,在作者眼中也好,在读者眼中也好,王熙凤是奇葩,不是毒草;是“能臣”,不是“佞臣”。为什么外国读者喜欢王熙凤的人居多,正说明我们受传统礼仪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太深,以至左右了情感,模糊了视线,把王熙凤看成了反面人物。(王兆贵)

大公报:称职的“内务部长”
  附注:本文发表在《大公报》2015年12月3日大公园副刊,责任编辑唐嘉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