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4,816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日报发表:石榴花开中国红

(2015-09-20 16:19:47)
标签:

文化

石榴花

石榴

中国红

园子

分类: 大千物语
 
  家乡的南街有位姜木匠,他家大院很深,仅南面的小园子就有四五百个平方。除了几畦时令蔬菜,满园都是石榴树。那些大大小小的石榴树,有的苍劲虬曲,有的疏枝横斜。每年花开当口,姜木匠家的园子里一片火红,成群结队的蜜蜂上下翻飞,嗡嗡嘤嘤的浑响就像抖空竹。小时候,我们经常潜入他家园子里,捡拾风落在地的石榴花骨朵玩耍。
  石榴的花骨朵敦厚坚实,形状特征也比较突出。初时宛若小葫芦,葫芦中装的是花药;张开来后又像酒杯,杯中盛的是花蜜;继而酷似小喇叭,喇叭中探出蜷曲的花蕊,有点像五线谱的谱头;接下来如同火炬的托盘,那榴花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喷吐而出,红扑扑的艳丽抢眼。白居易有诗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大诗人杜牧,见佳丽发簪榴花,没有秉笔直书榴花是何种颜色,而是从会不会烧坏美人秀发的担忧中,婉转透出榴花似火之惊艳:“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真可谓赞美榴花的神来之笔。吟诵之余,叹为观止矣。
  观赏榴花的最佳时机,一是在盛花期,一是在落花期。特别是在雨霁初晴当口,“泪痕悒损胭脂脸”,“雨打榴花满地红”,让人在赞叹中由衷地惋惜,在惋惜中杂糅着赞叹。这种心情,只有当小灯笼似的石榴挂满枝头时,才能消解。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视为多子多福的象征,故民间婚嫁时,常常把裸露出红宝石般颗粒的石榴,置放于新房显眼的地方。我至今还记得,在乡间百姓炕头的墙壁上,经常会看到《榴开百子》的年画。在色彩鲜艳的画面中,有几个系着红肚兜、怀抱大石榴的娃娃,煞是惹人喜爱。
  石榴花的色泽,多半是深红,亦可看作水红、火红、酒红、玫瑰红、胭脂红等。于今看来,更像中国红。由于榴花的色相明艳,质感柔润,文学家们常用来比拟女性服饰,明代有诗云:“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在《红楼梦》一书中,第六十二回的回目就叫“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这条因斗草而污的石榴裙,到了曹雪芹笔下,有着含蓄的象征意义,将宝玉、香菱这对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心理变化演绎得恰到好处。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又以“石榴裙”为借代语词,专指艳丽的年轻女性。
  那年回乡探亲,我专程往南街转了一圈。姜木匠早已作古,他经营的那片园子都盖上了房子,儿时曾经攀越的残垣断壁也不见了。物非人亦非,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当年榴花盛开时的火红景象,怎么也挥之不去。

中华日报发表:石榴花开中国红

  附注:本文发表在苏里南《中华日报》四海文坛,责任编辑不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