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发表:善心、善举与善果

标签:
原创文稿随笔杂谈人文世相香港文汇报 |
分类: 世相漫话 |
有人认为,善心付诸行动就是善举,施行善举必有善报、必得善果。其实不然,好心也会办坏事。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但那还只是造成禾苗枯萎,至多是颗粒无收,有些好心带来的后果却是致命的。最有说服力的典故,是庄子讲述的混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庄子说的是寓言,是神界的故事,人们不会当真。那么,我们再看看发生在自然界的故事。有个猎人见一老鹰正在追啄一只幼鹰,逼它练习飞翔。幼鹰被啄得遍体鳞伤,嗷嗷惊叫。猎人见状愤怒不已:哪有这样对待子女的父母?于是举枪击毙了老鹰,把幼鹰带回家养好伤,然后放归山野。可是这只幼鹰却因不能飞翔扑食,最终活活饿死。老鹰追啄幼鹰,表面上看是凶恶的,实际上是为了幼鹰的成长。猎人好心相救,却中断了野生鸟兽的生存之道,间接害死了幼鹰。
也许有人会说,渔猎时代早已过去了,这样的故事不现实,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现实中的事例。有位老人晨练时,运动鞋里带进一粒小石子,于是便双手扶住路旁的电线杆,想把石子抖出来。一位青年路过,见老人身体发抖,以为触电了,想拉开又怕导电,就顺手捡起路边一根木棍,朝老人用力一扫,把老人打翻在地。青年人见老人脱离了电线杆,就近前扶他起来。老人虽然还能站立,但腿部受伤严重,青年人只好扶他一瘸一拐地去医院。老人气得不行,边走边数落,那青年方知误会闹大了,只好不住地赔不是。
这说明,行善不当也会坏事,有时还会坏大事。相反,有些行为和做法,看上去不够厚道,其动机却是善良的,积极的,结局也很圆满。阳羡人许武,曾被举为孝廉,官运亨通,在当地颇有声望。许武兄弟三人,都已成年,于是他对许晏、许普两个弟弟说出了分家的打算。两个弟弟同意后,他将家产一分为三,差的摊给了弟弟,好的留给了自己。毕竟是大哥当家,两个弟弟也没有说什么。这事在当地传开后,哥哥贪财不恤的品行备受谴责,弟弟克己谦让的风格人皆称誉,许晏和许普也因此显名,并被举荐为官。事后,许武召集家族亲朋说出自己的用意,并当着众人的面,对祖宗家产重新予以均分。大家不仅消除了前嫌,而且对许武的一片苦心赞叹不已。
上面说的还只是民间小事,做大事业同样也有类似情形。狄青征讨侬智高,大兵刚出桂林之南,就祝祷说,此战胜负难料,但愿神灵襄助。于是便与神灵约定说,我军若能大胜,就让这一百个铜钱正面朝上!左右的官员非常担心,倘若不遂所愿,岂不动摇军心?纷纷劝他放弃。狄青不予理会。南人崇尚鬼神,对神灵的警示坚信不疑。官兵们都想知道结果,紧张地注视着现场。只见狄青挥手一扬,落地的铜钱竟然全部朝上。于是全军欢呼,声震山野。然后,狄青让左右取来一百枚钉子,按照铜钱落地时的原状,将铜钱一一钉牢,并用青纱将这块地面罩严。狄青说,待我们凯旋时,一定前来拜谢神灵。狄青率军平定邕州归来后,践诺来到抛掷铜钱的地方。在众人注视下,他让左右掀开纱罩,拔起钉子一看,原来这些铜钱的两面都是一样的。
狄青的做法按理说应属欺诈,可动机并无恶意,相反促成了振奋军心打胜仗的积极效果。如此说来,有些事情并不像常人想像得那么直观,善心、善举与善果之间也不一定都是正比例关系。(文/王兆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