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大公报发表:侠客情结

(2014-05-28 09:28:44)
标签:

大公报发表

原创文稿

人生感悟

侠义心肠

随笔

分类: 人生漫谈

侠客情结 

 

  有一位性情文静、气质儒雅的朋友对我说,他年轻时不仅特喜欢武侠书籍,还有着强烈的侠客情结,熟悉他的人都不信。于是,他就讲述了他的一些人生遭遇和想法。
  小时候,父亲过早离开人世,孤儿寡母的家庭生活艰辛不说,有时还要遭受别人的冷眼和慢待,这让他在伤心的同时非常气不过,一股子本能的打抱不平的念头,开始在他幼小的心田里萌生。每当看到老实人被欺侮,他就会想,如果我从神灵那里获得了惩恶扬善的宝器或者是掌握了一门独家功夫,一定要修理和教训那些欺负弱者的无赖。长大后,又见不得危害社会公平的无道行为。面对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他就会想,假如有一天自己成了气候,一定要用手中的权力,使坏人遭殃,为好人出气,让正义得到伸张。这种情结一直伴随他走过不惑之年,才由于世俗的无奈而消解。
  我虽然看过一些武侠小说,尤其喜欢金庸的作品,但总感到那是成人的童话,虚幻缥缈而不可信。起初对侠客情结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并没有给予关注和理会。当我回顾并梳理自己年轻时的心态,并对人生进行一番现实的观照时发现,侠客情结多半产生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中,与侠义行为不是一回事,与体魄和性情也没有必然联系。强健的体魄和刚烈的性情有可能产生侠义行为,不一定会产生侠客情结。体格柔弱、性情温和的人往往容易受到欺侮和伤害,内心非常向往改变命运,找回自己做人的尊严。所以,越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越容易产生侠客情结。因为弱,最见不得恃强凌弱的行为;想打抱不平,又有没有超越对方的地位、本钱和气力,于是就梦想成为一名行侠仗义的好汉;好汉做不成,就只好把侠肝义胆埋藏在自己的心里。
  中国人的这种侠客情结源远流长,由正史、野史及民间传闻所演绎的侠义故事和树立起的侠客形象深入人心,并形成了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任侠文化”,映射出来的是憎爱分明的价值取向和扶弱助困的人文生态。但是,即便在具备生长条件的社会里,也只有武功高强、胆略超常的人才能施展侠义行为,潜在于普通人心中的不过是对不平现象的憎恶,对正义力量的期待,对侠义人格的赞许,这大约就是所谓的侠客情结。事实上,侠客情结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善恶观念,只要不走火入魔,不走极端,未必不是好事。在那些急公好义、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任侠精神。侠义心肠若能上升到为国为民的层面,成为“侠之大者”,便可化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多了,力量大了,老鼠过街时就能人人喊打,恶狼当道时就能群起而攻之,那些为非作歹的极端分子就会有所忌惮。

 

香港大公报发表:侠客情结
    附注:本文发表在香港《大公报》2014528大公园副刊,责编孙嘉萍。凤凰华人资讯网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