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发表:做人要留口德
(2012-06-21 10:20:34)
标签:
原创文稿长沙晚报发表人文世相做人要留口德随笔 |
分类: 世相漫话 |
知书达理的人,通常都很注重口德,讲究口德。所谓口德,就是言谈话语方面的教养。出言不逊,尖酸刻薄,伤人自尊,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来自新华网的一则消息说,云南一导游为了刺激游客购物,竟对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说:“你有钱不购物,我鄙视你;你没钱不购物,我可怜你。”话说到这个份上,就有些欺人太甚了。至于韩寒与方舟子之间的互相贬损,就不单单是口德问题了。
刘向在《说苑·反质》中,给我们讲了一个经侯与魏太子的故事。
战国时期,经侯去拜访魏太子。他的身上,左边佩的是玉饰的宝剑,右边挂的是环形的玉佩,两相映照,闪闪发光。
以玉器为佩饰,在先秦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身份、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经侯打扮得这么光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到魏太子府上炫富来了。可是坐了半天,魏太子看都不看,问也不问。
经侯实在憋不住了,就主动拉话,以引起魏太子的注意。
经侯问,魏国也有宝物吗?
魏太子说,有啊!
经侯接着问,都是些什么样的宝物呢?
魏太子说,国君诚信,臣子尽忠,百姓拥戴。这些,就是魏国的宝物啊。
经侯说,我问的不是这个,而是器用。
魏太子说,有啊!徒师沼治理魏国,集市上就没有虚定高价欺骗顾客的;郄辛治理阳城,道路上就没有拾到东西归为己有的;芒卯在朝为官,邻国贤士纷纷前来求见。这三位大夫就是魏国最大的宝物。
经侯听后默不作声,解下宝剑和玉佩放在座位上,若有过失地站起来,也不告辞就快步离开太子府邸,登上马车走了。
魏太子赶忙派人骑马追去,将宝剑和玉佩还给经侯,并传话说:我没有能力替你看守这些宝物。这些东西,冷了不能当衣服穿,饿了不能当饭吃,只会为我招来盗贼,留下祸患。
经侯回去后闭门不出,据说不久就死了。
按现在流行的说法,经侯似乎是个富家子,属于“高富帅”一类的人物。他披挂宝物到魏太子府上炫富,本想收获一些恭维,不料却碰了一堆软钉子,遭到魏太子的反复羞辱,以至心怀苦闷,郁郁而终。
炫富这种行为,向来为人所不齿,虽说不上档次,但也不是什么值得苛责的大问题。项羽、刘邦怎么样,一个霸王级的人物,一个帝王级的人物,尚且视炫富为常情,我辈更不必把炫富看得十恶不赦了。
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他思乡心切,急于东归,于是便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可惜他到手的江山丢了,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故乡也归不得了。刘邦坐稳江山后,一偿项羽的未遂心愿,着实过了一把炫富瘾,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高祖还乡”闹剧。
在刘向给我们讲的这段故事中,魏太子明明知道经侯的来意,却故作清高,刻意矫情,所答非所问,一再用治国的大道理来反讽经侯,在人家知错退避的情况下,仍不依不饶地追加折辱,确实有些过分了。批评与折辱的界限虽然不是很好把握,但也不是不可把握,就看你是否宅心仁厚,与人为善。有道是“伤人以言,甚于刀剑”。经侯的死,虽然不能直接归咎于魏太子,但就道德层面而言,与魏太子有很大关系。刘向讲述这个故事的初衷,本来是论说人才国之宝,孰料取譬偏激,给人留下了不该有的错觉和误导。
如果说魏太子对经侯的反讽还比较斯文,那么庄子对曹商的训诫就相当粗鲁了。有位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国。他去的时候,得了数辆马车。到得秦国,秦王也很喜欢他,又加赐他百辆马车。返回宋国后,曹商拜见庄子说,住在穷街窄巷里,困窘得要靠编草鞋维持生计,以至面黄肌瘦,这是我曹商不如你的地方;一朝感悟了万乘之主,随后便有了百辆马车,这正是我曹商所长啊。庄子回答说,听说秦王有病请医生,凡能治好痈疮的,赏给车子一辆,能够舌舔痔疮的,赏车子五辆,治疗的手段越是卑下,得到的车辆越多,你岂止是替他舔痔疮啊,要不怎么会得到这么多车子呢?你还是走吧!
庄子看不上入世为官、侍奉权贵的人,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那个自鸣得意的曹商,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如果要教训他一通,尽可以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的看法。采用那么恶心的比方说事论人,以闻之作呕的言辞寒碜对手,无异于人身攻击,未免不够厚道。
http://s4/middle/4b41775bnc2f24aa74183&690
附注:本文发表在《长沙晚报》2012年6月21日橘洲副刊湖湘文苑,责编奉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