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放心与放手
(2011-07-13 11:02:58)
标签:
文史札记用人不疑放心放手原创文稿酒醉失礼 |
分类: 人才史话 |
提起用人不疑,人们往往会用「庄王绝缨」说事。
楚庄王赐宴群臣,酒兴正浓时,灯烛突然为风所灭。有人趁机拉扯庄王美姬的衣服,美姬顺势拽断了那人的帽带,并告诉楚王,把灯点起来,就能查到那个非礼之人。庄王不赞成为这点事让那个醉酒失礼之人受辱,命令大家说,今天与我一起饮酒,不拽掉帽带就表示没有尽兴。于是,群臣都拉断了帽带,燃烛后喝得尽兴而去。过了三年,晋楚交兵。楚军有位臣子总是冲锋在前,奋勇作战五个回合,带头击退了敌人,取得最后胜利。楚庄王惊讶地问他,我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何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呢?那人回答说,我就是那晚酒醉失礼被拽掉帽带的人。
其实,楚庄王为酒后失德的臣子遮丑,彰显的是宽容与大度,并无用人不疑的主动意识。严格地说,这个沿用已久的典故与用人不疑的关系不大,尽管宽容待人同样能打动并激励部下。用人不疑这一原则的精髓,则是授权后的高度信任,关键在于放心与放手。
南宋武将张俊,到后花园散步时,见一老兵躺在太阳底下,就用脚踢了踢他,问他何以慵倦到这种程度?老兵爬起来从容地回答说,没事可做,只好睡觉。张俊问,你会做什么呢?老兵答,什么事都会一点,就像回易之类的事,也略微通晓。回易,类似今天的国际通商贸易。张俊说,我给一万缗铜钱,你去海外跑一趟如何?老兵答,不够忙活的。张俊说,给你五万怎么样?老兵答,还是不够。张俊问,那你需要多少?老兵说,没有一百万,至少也要五十万。张俊欣赏他的勇气,立即给他五十万,任其支配。
老兵首先打造了一艘极其豪华的大船,招聘了能歌善舞的美女及乐师百余人,到处收购绫锦奇玩、珍馐佳果及金银器皿等,征募了将军十余名,兵丁百余人,按照拜访海外诸国的宴乐礼节,演练了一个月后,扬帆渡海而去。
一年后满载而归,除珍珠、犀角、香料、药材外,还有骏马,获利几十倍。当时诸将都缺马,唯张俊有马,军容显得特别雄壮。张俊非常高兴,问老兵,你怎么做得这样好?老兵便把这次海外贸易的经历详细作了汇报。张俊嗟叹称许不已,赏赐特别优厚,问他能否再去。老兵回答说,这是闹着玩的,再去就要失败了,您还是让我回到后花园照旧养老吧。
在这段故事中,张俊能拿出五十万给一个自称能做外贸的老兵,且不问如何使用,这种大气魄足以让老兵从容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是放心、放手所激发出来的人才效应。当然,在放心、放手之前,还有个识人的问题。勾践将国事交由文种、范蠡;刘邦以四十万黄金交付陈平,这都是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信任。不了解一个人就轻信他,与了解一个人不放心他,都不足以成大事。那么,张俊不担心这个老兵携巨资潜逃吗?他是如何看好这个老兵的呢?这件事在罗大经所撰《鹤林玉露》和冯梦龙所撰《智囊全集》中均有记载,但都没有交代张俊是怎样看出这个老兵本事和人品的。不过,我们从张俊的为人以及这位老兵的言行中,还是能感受到张俊的眼力的。
据史料记载,张俊晚年嗜钱如命,敛财无数。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有位伶人当面戏称他「在钱眼中坐」。张俊的哥哥张保,曾抱怨张俊不引荐他。张俊说,现在我将十万贯钱、五千名兵交给哥哥,要使钱与人流转不息,你能办到吗?张保沉思良久说,不能。张俊说,这就是我不敢轻易引荐哥哥的原因啊。可见,张俊如果看不准那个老兵忠诚且能成事,怎么舍得拿出五十万给他便宜行事呢?
那位老兵在回答提问时,有底气,有勇气,不卑不亢,谦恭中充满自信,看得出他并非吹牛;拿到贸易资金后,行动有条不紊,张罗细密周全,看得出他成竹在胸;获利而归回复时,既无骄躁之态,又知进退之道,看得出他不是那种见利忘义之人。张俊的心性,说明他不见兔子是不会放鹰的;老兵的言行,则反射出张俊没有看走眼。看准了的人,就放心并放手让他自主行事,焉有不成之理?正如美国管理学家艾德.布利斯说的那样,「当你授权的时候,要把整个的事情托给对方,同时交付足够的权力让他作必要的决定。」
用人不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几千年的封建官场上,厚颜无耻的小人辈出,尔虞我诈的谗言肆行,三人成虎的例子比比皆是,即使是开明的帝王也往往受其所惑,能将用人不疑坚持到底的主儿不多。就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吧,他对久握兵权、远离朝廷的开国名将冯异,并非那么放心,只是迫于边防的需要。为了解除冯异的顾虑,从而恩威并济、笼络人心,才将宁嵩告发冯异的密信送给冯异的。
http://s1/mw690/4b41775bgd96c017b3c00&690
附注:本文发表在香港《文汇报》2011年7月13日文汇园副刊历史与空间栏目,责任编辑张旭婕。
“楚庄绝缨”的四个版本
(又名“绝缨会”、“绝缨之宴”、“灭烛绝缨”、“客报绝缨”)
刘向《说苑·复恩》: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冯梦龙《智囊全集》:楚庄王宴群臣,命美人行酒。日暮,酒酣烛灭,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趣火视之。王曰:“奈何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命日:“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尽绝缨而火,极欢而罢。及围郑之役,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首,却敌,卒得胜。询之,则夜绝缨者也。()
《东周列国志》第51回:庄王嘉繇基一箭之功,厚加赏赐,使将亲军,掌车右之职。因令尹未得其人,闻沈尹虞邱之贤,使权主国事。置酒大宴群臣于渐台之上,妃嫔皆从。庄王曰:“寡人不御钟鼓,已六年于此矣。今日叛臣授首,四境安靖,愿与诸卿同一日之游,名曰‘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俱来设席,务要尽欢而止。”群臣皆再拜,依次就坐。庖人进食,太史奏乐。饮至日落西山,兴尚未已。庄王命秉烛再酌,使所幸许姬姜氏,遍送诸大夫之酒,众俱起席立饮。忽然一阵怪风,将堂烛尽灭,左右取火未至。席中有一人,见许姬美貌,暗中以手牵其袂,许姬左手绝袂,右手揽其冠缨,缨绝,其人惊惧放手。许姬取缨在手,循步至庄王之前,附耳奏曰:“妾奉大王命,敬百官之酒,内有一人无礼,乘烛灭,强牵妾袖。妾已揽得其缨,王可促火察之。”庄王急命掌灯者:“且莫点烛!寡人今日之会,约与诸卿尽欢,诸卿俱去缨痛饮,不绝缨者不欢。”于是百官皆去其缨,方许秉烛,竟不知牵袖者为何人也。席散回宫,许姬奏曰:“妾闻‘男女不渎。’况君臣乎?今大王使妾献觞于诸臣,以示敬也。牵妾之袂,而王不加察,何以肃上下之礼,而正男女之别乎?”庄王笑曰:“此非妇人所知也!古者,君臣为享,礼不过三爵,但卜其昼,不卜其夜。今寡人使群臣尽欢,继之以烛,酒后狂态,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显妇人之节,而伤国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欢,非寡人出令之意也。”许姬叹服。后世名此宴为“绝缨会”。髯翁有诗云:
暗中牵袂醉中情,玉手如风已绝缨;
尽说君王江海量,畜鱼水忌十分清。
这场宴会被后人称为“绝缨会”或“绝缨之宴”、“绝缨救将”、“灭烛绝缨”。“绝缨”一词也便有了三个义项。一是被用作宽厚待人之典。三国时曹植《求自试表》“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唐代陈子昂《座右铭》“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二是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宋代柳永《迎新春》词“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清代无名氏《韵香传》“绝缨错舃,纸醉金迷,卜昼卜夜,欢乐未央”。三是用作调戏之意。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钱起》“况宾无绝缨之嫌,主无投辖之困”。李颀《绝缨歌》:楚王宴客章华台,章华美人善歌舞。玉颜艳艳空相向,满堂目成不得语。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绝缨解带一为欢。君王赦过不之罪,暗中珠翠鸣珊珊。宁爱贤,不爱色,青娥买死谁能识,果却一军全社稷。戏曲有《绝缨会》、《摘缨会》等。这位臣子的姓名,一说蒋雄,一说唐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