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2,444
  • 关注人气:5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明日报:广纳贤才成就秦国霸业

(2011-02-23 17:08:56)
标签:

光明日报发表

原创文稿

长河短章

文史札记

随笔杂谈

分类: 人才史话

广纳贤才成就秦国霸业

 

    春秋战国时期,“客卿”制度为秦国引进大量外国人才,最终帮助秦国成就霸业。
    自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掌控天下的能力逐渐下降,各路诸侯开始明争暗斗,强者想当老大,弱者但求自保,历史就此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几个回合拼杀下来,那些有点本钱的诸侯王感到,单凭蛮力相搏,一时难以奏效,于是转而搜罗人才。这时,历史舞台上呈现出一幅鲜明的图像:前方争夺城池;后方争夺人才。
    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才的流动完全不受疆界和部族的限制,楚国的人才可以为晋国所用,晋国的人才可以为秦国所用。那时的文臣武将,选择诸侯的自由度很大,今天在秦国供职,明天说不定会跑到楚国效力,根本就没有“从一而终”这一说。
    既然大家都想招兵买马,自然就会形成人才交流的自由市场。由于堪称奇才的人物供不应求,使得这个市场一度成为卖方市场,这对诸侯王来说,不花一定代价,不下一番工夫,难得群贤毕至。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招贤典故很多,如:燕昭王筑黄金台、“战国四公子”养士等。其中,能够长久坚持并最终一统天下的是秦国广揽外来人才的“客卿”制度。
    在西周时期,秦还是个西北边陲的小部族,后因派兵赶走了威胁周室的西戎,才引起周天子的垂顾,被特许称侯,并可以在那些蛮荒的边塞地区拓展疆土。经过数代君主的努力,到了穆公手里,秦国虽然小有名气,但仍难与齐、晋、楚等国比肩。秦穆公深知,要想发展,必须打破地域观念,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当秦穆公得知在楚国为奴的虞国老农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急不可待地要用高规格的仪式迎接他。公孙枝认为,用这样的阵势去赎一个奴隶,会因惊动楚人而不可得,于是就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换了回来。秦穆公与百里奚颇为谈得来,想拜他为相国,百里奚谦辞不受并推荐了宋国的蹇叔。经过一番周折,不仅请来了蹇叔,连他的两个儿子也一起请来了。随之,蹇叔被拜为右相,百里奚被拜为左相。接下来,他又将西戎的由余纳为上卿。正是在这一干外来人才的辅助下,秦国才在大西北站稳了脚跟,奠定了霸主的基业。
  秦孝公继位后,以情辞恳切的“求贤令”昭告天下,吸引了不少东部士子前往秦国。卫国的商鞅入秦后实行变法,使秦愈发强盛起来。商鞅死后,惠文王继续任用外籍人士,拜魏国的张仪为相,采用连横的方针,削弱了其他六国的力量。在秦国发展的关键时期,秦昭王更是任用了一大批外籍人士治国,使秦成为七国中最强的一方诸侯。秦庄襄王任用的吕不韦、秦始皇任用的李斯,也都不是秦国人。这些被拜为“客卿”、享有优厚待遇和特权的外来人才,使得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光明日报:广纳贤才成就秦国霸业


   附注:本文系《光明日报》约稿,刊发于201122315人才史话栏目,责任编辑罗旭、李可。中国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国学网中华国学网新民网北方网文化中国商业中国重庆晨报官方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深圳新闻网历史千年网秦岭文化艺术网大旗网中国网滨海高新揭阳新闻网学富五车网众力美文网搜艺搜六九福网等媒体予以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