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做人当以厚道为本
(2010-11-29 22:16:01)
标签:
百家讲坛发表原创文稿文史札记随笔杂谈杂谈 |
分类: 史海漫游 |
做人当以厚道为本
鲁国大夫孟孙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让臣子秦西巴牵回去,准备杀了吃。在回宫的路上,一只母鹿远远地跟随其后,哀鸣不已。秦西巴于心不忍,便自作主张把小鹿放了。孟孙得知后很生气,就赶走了秦西巴。可过了一年,孟孙又把他请了回来,让其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左右不解,孟孙说,秦西巴对一只小鹿都能施以仁爱之心,何况是对人呢?
这件事,史书常与“乐羊食子”之事相提并论。魏文侯命乐羊挂帅出征,攻打中山国。当时,乐羊的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中山国就把乐舒吊到城头上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减弱斗志,反而攻打得更为猛烈。于是,中山国就把乐舒给烹了,并把肉羹送给乐羊,乐羊竟然喝了一杯。中山国原打算以乐舒为人质要挟乐羊,没想到乐羊心硬如铁,最后中山国只好放弃了抵抗。
这一仗对魏国至关重要,拿下中山国就奠定了魏文侯的基业。乐羊不惜以牺牲亲情为代价效忠于魏国,可谓功不可没。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魏文侯虽然念其战功,封乐羊于灵寿,但也因为其过于残忍而生疑忌。
史书评价这两件事说,“有罪而益信”,“由仁与不仁也”。秦西巴有错在先却能让人更加信赖,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心地善良;乐羊虽然忠于君主,但内心残忍,不免让人恐惧,继而猜疑。
这一结论也非常值得职场中人反思。对上司的吩咐,即使不够妥当,也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不会获罪;但若能秉持良知做事,即使一时开罪了领导,终究还会得到赏识。人际关系就是如此,做人当以厚道为本。
附注:本文发表在《百家讲坛》2010年11月号下(蓝版),编辑孙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