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流过眼
风流过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3,821
  • 关注人气: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文汇报:不被孔子看好的诤臣

(2010-09-08 09:26:34)
标签:

香港文汇报发表

原创文稿

文史札记

诤臣

随笔

分类: 史海漫游

不被孔子看好的诤臣

 

  《孝经·谏诤章》认为,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所以说,臣不可不诤于君。接受并践行这个历史经验的君臣,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但情况各有不同,时人和后世的评价也各有不同。
  据《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庆克男扮女装,乘坐女人的车子,准备混进宫里与齐灵公的母亲私通,被鲍牵发现后报告了国武子。结果,庆克不过是挨了一顿尅,鲍牵却因此遭到庆克的牵陷,被剁去了双脚。像鲍牵这样忠言进谏的行为,于国于家,于君于民,都是一件好事,理当受到尊崇和赞场。孔子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鲍牵不如葵花聪明,不知道转个方向保护自己,是个做了蠢事的笨蛋。
  陈灵公荒淫无度,与宠臣孔宁、仪行父一起,泡上了艳名远播的寡妇夏姬,竟然在朝堂上彼此展示夏姬送的亵衣,公开交换心得,相互调侃取乐。大夫泄治实在看不下去了,愤然上前劝谏,不料却导致杀身之祸。子贡认为泄治的行为与比干相同,就问孔子是否合乎仁。孔子的答复是否定的,他认为,比干是朝廷高官,又是纣王的叔父,为社稷计以死明君,其本性是仁。泄治不过是个下大夫,与陈灵公非亲非故,以己之能对付昏君是自不量力,白丢了一条命。
  按照常人的眼光,泄治和鲍牵绝对是响当当的诤臣,为何没有得到孔子的好评和赞赏呢?这与儒家提倡“明哲保身”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儒家的这一理念,与我们今天的用意不同,意思是明智的人爱惜自己的生命,不作无为的牺牲。孔子认为,天下的局势有乱有治,君主的德性有明有昏,臣子的地位有高有低,劝谏的力度有大有小,人臣诤言于君,应当审时度势地裁夺可行与否,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并尽可能采取委婉的方式,不加权衡地白白送死于事无补。在劝谏这件事上,孔子并非反对必要的拼争,而是基于臣子的职业安全考虑,不主张傻愣愣地冒死直谏。
  刘向在《说苑》中进一步分析说,就臣子而言,君主有过失不进谏,就会危及君主;君主不纳谏,就会危及自身;危及自身仍不被采纳,进谏就毫无意义了。因此他认为,曹羁三谏不从则去,更符合礼的要求。臣子在尽到自己道义的基础上走人,是明哲保身的最好选择。

 

香港文汇报:不被孔子看好的诤臣
    附注:本文于2010年9月8日发表在香港《文汇报》文汇园副刊,责任编辑张旭婕;《百家讲坛蓝版 10月号下以《做“明哲保身”的诤臣》为题刊发,责任编辑孙琼歌;《中国劳动保障报文摘·社会版、《山东科技报文萃版、《政府法制·文摘版》等纸媒转载;中新网中国网中国台湾网华夏记者网深圳新闻网大洋网习古堂中国民谏网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国传统文化网新华网浙江频道河南文化产业网智慧体育在线返利网西部文化凤凰网锐视世纪图书馆Celianyi孔孟之乡等网媒转载。

 

香港文汇报:不被孔子看好的诤臣

香港文汇报:不被孔子看好的诤臣

香港文汇报:不被孔子看好的诤臣
香港文汇报:不被孔子看好的诤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