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凭什么打动人

(2010-04-26 21:36:20)
标签:

原创文稿

文化观察

文艺评论

随笔杂谈

杂谈

分类: 文苑漫笔

 

凭什么打动人

——14th青歌大赛日志之三

 

  “美妙的歌声其实不是唱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在CCTV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我们经常听到评委发出这样的议论。有许多歌手,基本素质很好,演唱也很投入,技巧也不错,但那歌儿从他们嘴里出来,总感到缺点什么,拨动不了听众心中那根弦儿,没能唤起听众的心灵感应,缺的就是那份打动人的真情实感。
  感情这东西,是掺不得假的。进入不了音乐情感之境,单靠嗓门高、音质好来唱歌,那只能算是彪歌。有些歌手自以为内心情感丰富,演唱也十分投入,但由于没有把生活情感上升为艺术情感,歌喉与情感表达没有形成流畅的通道,以至于眼神和面部表情过于夸张,反而给听众以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感觉。在往届青歌大赛上,歌手刘和刚演唱《父亲》,一曲尚未唱完,台下的评委张也已是泪流满面。原因就在于他是用真情实感来演绎这首歌的,他唱的是自己的父亲同时也是天下人心中的父亲。在网上的帖子中,一名网友说:“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唱出了父亲一生的艰辛,也是我父亲的真实写照。这首歌推出后,我百听不厌,而且几遍就学会了。每每唱起,都会让我想起远在天国的父亲。”
  没有唱出感情来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的理解不到位,很肤浅,缺乏文化内涵,没有把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唱出来,即使演唱者在那里煞有介事地煽情,仍然打动不了人。由陈涛作词、冯晓泉作曲的《霸王别姬》,是一首非常大气的歌曲,演绎的是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凄婉而又豪壮。如果缺乏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缺乏对歌词的倾心体验,就不可能抒发出那么苍凉那么悲怆那么厚重的情怀,但由屠洪刚唱出来,真正是高亢激越,感心动耳,荡气回肠,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一名歌手对作品的理解能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不论是歌词还是曲谱,只有切实理解了,驾驭了,找到感觉了,才能把这首歌演绎得恰如其分。这不单是一个表达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说到文化素质,人们不仅会问,那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原生态歌手,他们的文化素质不一定很高,但唱出来的歌儿却让人生发出莫名的感动。这说明,仅有综合文化素质也不够,还必须有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独到领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