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生命迹象”

标签:
原创文稿人生感悟随笔杂谈 |
分类: 人生漫谈 |
有感于“生命迹象”
在我们已有知识的记忆库里,“生命迹象”(Signs
of
life)是个比较生疏的词汇。过去,我们只是在天文学中听说过。譬如,外太空至今尚未发现有生命的迹象。在人文领域里,不仅很少听说,而且也很难找到一个精确的解释。近些年来,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在各种地质性灾难的救援中,这个曾经陌生的词汇一再冲击着我们的耳鼓,焦灼着我们的视线,扣动着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为之揪心,一次又一次地为之惊叹,从而也记住了这个令人心情复杂的词汇。
“生命迹象”这个词,介乎于未知与已知之间,给人一种若有似无的信息提示,或者说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但也正因为它模糊,所以在灾难救援过程中,就更让人充满了关切和企盼。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那些日子里,我们一听说有生命迹象,就会眼巴巴地盯着电视屏幕,热切地期待奇迹的发生。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的消息传来后,我们又把目光投向了那个海拔四千米的山坳,关注在那里出现的生命迹象和生命奇迹。在以人为本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抗灾救援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的今天,人们更加相信,只要有生命迹象存在,就一定会创造生命奇迹,哪怕是超过了黄金72小时。在汶川地震中,就曾发生过被埋100小时以上获救的幸存者,时间最长的达179小时,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生命迹象”这个词,如何解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人们心灵中的份量。如果说在天文学中它引起的是对宇宙奥秘的探求,那么在人文领域它引起的则是对生命的敬畏。敬畏生命,就是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护佑生命。在人命关天的大灾害面前,就是要不留死角地排查生命迹象,不惜代价地打通救援生路,让生命迹象变为生命奇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决不放弃!”时隔三年,当我们再次听到这个熟悉的话音后,也再次感受到什么叫敬畏生命。在汶川大地震中,参加救援的各地军民达两百万人。在受灾面积只有汶川地震五分之一的这次玉树地震中,前往驰援的各地军民目前已达一万五千人。仅从人力投入上就足以说明,“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举国之力刻写在灾区大地同时也是中国大地、世界大地上一座人文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