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香椿芽

标签:
原创文稿大千物语随笔杂谈大公报发表 |
分类: 大千物语 |
俗话说,“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其实,大自然为我们奉献的食物多得很,不用说长在山坡草地的野菜,也不用说生于水乡泽国的鱼虾,即便是在仰头可见的树梢上,也不乏清香可口的美味供人品尝。
随着暖洋洋的春风一天紧是一天地吹,柳绿了,花红了,人间好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地复苏,万木竞绿,就连那枯干的香椿树,也绽放出绿中透紫的新芽。
椿芽,也叫香椿头。每年阴历三月间,经冬休眠的香椿树上,便有毛茸茸的嫩芽破鞘而出。发萌之初像佛手,渐渐地便舒展开来,绿莹莹的梗,紫幽幽的叶,一簇一簇地缀在枝头,看上去像展翅欲飞的鸟儿。
香椿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期文献见于先秦。在《庄子·逍遥游》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秋”之说,时至今日,仍称长寿者为“椿寿”。《唐本草》、《食疗本草》中还只是提到药用,直到宋代才确认可食用。据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记载,“椿木实,而叶香,可噉”。明代的《花木考》、《农政全书》、《救荒本草》中都曾提到香椿的食用。到了清代,记载就更多了。
椿芽含有多种维生素,健脾开胃,补阳滋阴,不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可做成各种菜肴,是典型的“枝头时蔬”。香椿既不开娇艳的花,也不结香甜的果,但它那饱含春意的嫩芽儿,却能让人食指大动。将洗净的椿芽用开水略焯一下,鲜嫩养眼,浓香扑鼻,可以凉拌,也可以炒鸡蛋、炖鳝丝,还可做成椿芽粥、椿芽饼等。
小时候,曾讨厌香椿叶特有的怪味,后来吃顺了口,又忒喜欢那股子沁人心脾的清香气。老家后院中,曾有两棵高出屋檐的香椿树。那时家境不宽裕,椿芽太嫩了舍不得吃,更舍不得炒鸡蛋,总要等到叶子长得稍大一些才掰下来,清洗后,撒上盐,揉搓一番放进陶罐里。腌渍后的椿芽,放置时间长,耐吃,下饭,切碎了加上香油等佐料拌面条,就更可口了。
俗话说,三月八,吃椿芽。谷雨之前,是吃椿芽的最佳时节。头茬的椿芽,清新肥嫩,香味浓郁,所以又有“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的民谚。椿芽者,春芽也。民间通常把吃椿芽称之为“吃春”。今年的椿芽就要上市了,您可不要错过“吃春”的口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