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鲁晚报:我们身边的东方朔

(2008-09-15 15:01:16)
标签:

文学/原创

人文/历史

随笔杂谈

齐鲁晚报发表

分类: 人生漫谈

我们身边的东方朔

 

  原先,我只知道有武侠小说,从没听说过“文侠小说”。东方龙吟先生的一套《智圣东方朔》,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文侠小说”。这套三部六卷长达90万言的历史人物演义,先是在网上免费连载,访问量高达20多万人次,作家出版社以“新千年第一书”的形式出版后仍很畅销,先后有多家报纸与出版社联系,要求连载。东方朔的历史际遇也登上了百家讲坛,并被拍摄成四十五集电视连续剧,正在央视八套播出。
  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不但出现了像李广、卫青、霍去病这样能征善战的武将,还出现了像汲黯、公孙弘等这样一批雄韬伟略的文臣。在众多人才中,东方朔满腹经纶,却没有一句治国安邦之言;放荡不羁,却又疾恶如仇;行为滑稽,却计谋迭出;遭人嫉妒,却能化险为夷,是大臣们眼中的另类人物。后人认为,东方朔是一个“大隐隐于朝”的智圣怪杰,也是一位典型的祖宗级“活宝”。
  东方朔的故事让我想到了生活在人们身边的“活宝”。这“活宝”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些人。在我们工作与生活的圈子里,总会有个把生性活泼、言谈风趣、举止滑稽、善于搞笑的人,他们尽管情感外向,声色张扬,行事怪诞,但宽厚豪爽,乐天合群,人缘很好,人们通常戏称他们为“活宝”。
  在农村,我曾见识过一位老兄,他头脑聪明,喜欢逗乐,说起话来特别俏皮。赶集时有人不小心踩了他的脚,如果遇到别人,没准会怒目相向,骂一声“你没长眼啊”!那还是客气的。可这位老兄却说“哎哟,耽误您脚落地了”,他这么一说,对方反倒觉得不好意思,连连道歉。他家隔壁有两口子经常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吵起架来又喜欢摔东西。一次,那两口子又吵了起来,碟子啊碗啊摔得唏哩哗啦响,前来劝架的怎么也劝不开。这位老兄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赶了过来。进得门来并不劝解,而是端起他家那个祖传大花瓶举过头顶,拉开架式要往地上摔,口里念念有词:“摔碟子砸碗的多没劲啊,要摔就摔个过瘾的。”两口子一看急了,一齐上来“护驾”。这老兄把花瓶捧到柜子上放稳,随口说道:“感情你们是一家子,关键时刻还能团结一致,吵架好玩是吧?”。这两口子一听,扑哧一声乐了,一场夫妻斗法的战火就此烟消云散。
  当兵来到部队,二十多年下来,也曾遇到这样的“活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尽管军营是个相当严肃的群体,但在适当场合,只要不违反军规,开开玩笑,逗逗闷子,还是无大碍的。这位活宝的拿手好戏是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而且模仿得形神兼备,就像现今综艺节目中模仿秀一样,而那时还没有模仿秀这一说。这种技巧,有点象漫画家抓取人物典型特征的手法差不多。他不置一词,仅仅是摆出一款独特的体态造型,或者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或者是面部表情加眼神,人们立马就能猜出那个人是谁,相跟着便是一片会意的笑声。这使我想起了过去舞台上的一幅楹联的下联: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转业地方后,单位里也有一位“活宝”,他的绝活是模拟各地方言。东西南北中的方言,他都能学说的毫无二致。不仅如此,他还能根据外语的发音特征,编成成套的顺口溜念给大家听。在日语口语中,句子后边常常有一个“哇”字的拖音。赵保乐在小品中把那个“土豆哪里去挖”说腻了,大家让他来个新段子,他张口就来:“锅你得洗哇,碗你得洗哇,瓢你的洗哇,盆你得洗哇,锅碗瓢盆你通通都得洗哇!”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平时忙于工作,自然无暇表演绝活。每逢出差途中,或是联欢聚会,或是茶余饭后,他都能给大家带来闲适的调侃,引发快意的笑声。
  这社会不应该也不可能都是正剧,有张有弛,有庄有谐,有雅有俗,有情有趣,才是人间真生活。“活宝”需要天分,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学习思考。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敏捷,练达乐观,神气活现,擅长辞令,诙谐幽默,学啥象啥,惟妙惟肖,是活跃在我们身边的东方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开心果,是大众生活乐园中一抹愉悦的暖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太紧张,太单调,太寂寞。

 

  【附注】本文于2008-09-15发表在《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编辑张成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