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党的生活发表原创文稿人生感悟随笔杂谈 |
分类: 人生漫谈 |
大千世界,往古来今,凡事都有第一次,万般始于头一回。具有开创意义的第一,可以铭刻纪录,载于史册。于是就有了宇宙之最,就有了环球第一,就有了吉尼斯世界大全。事之发端者称“创其滥觞”,业之奠基者谓“开山鼻祖”,善之首创者云“领风气之先”,恶之初行者曰“始作俑者”,对那些敢做前人不敢做之事的勇士,鲁迅称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里说的开头难,应该是指开好头。因为开好头如同爬坡,是向上的路,需要勇敢的抉择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迈出第一步。而开坏头就容易多了,因为开坏头同滑坡,是向下的路,仅凭落差的惯性,便可以滑下来。难怪有人说,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开坏头不仅容易,而且坏头一开,便很难打住,很难收场。没撒过谎的人只要说了第一次谎话,就有可能说第二次、第三次。至于那些不慎染指吸毒等不良行为的人,因经不起诱惑开了坏头而刹不住车的教训就更多了。为什么近几年来,有不少的人在横流的物欲面前失足落马,身陷囹圄,特别是那些历经艰难困苦考验的公务人员,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没承想在和平环境下的阴沟里却翻了船,往往是因为坏头一开便刹不住车的缘故。从大墙内传出的那些悔过书中可以看出,腐败分子并非原本腐败,他们也曾有过发愤图强、励精图治的过去,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也并非“一次性”突变,在他们所乘的权力之舟划向阴沟之前,也都有个开坏头的第一次问题。这个“头一回”是怎么发生的,其危害是什么,是很值得思索的。
大仲马在他的名著《基度山伯爵》中说到,“人类的过错,在未犯之先,总觉得自己有很正当的理由,是必须的,于是,在一时的兴奋、迷乱或恐惧之下,过错铸成了。而在犯了过错之后,我们才看到它本来是可以避免或逃避的”。对大仲马的这段话,我们不应把它仅仅看作是对作品中某个人物行为的批注,而应跳出这部小说,看作是他通过对世事和人生的观照所得出的感悟。懊悔药虽然买不到,防疫针还是可以打的。警觉于未犯之先,优胜于悔过之后。
一般说来,多数公务人员在越过廉洁的底线之先,心灵的天平都有个抖晃的过程。有些人为自身劣根性所驱使,往往会为自己头一回干错事进行自欺欺人的掩饰和安慰。正像《基督山伯爵》中说的那样,总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以便对自己的心灵有个交代。有的曾以“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为由,滑出了第一步;有的曾以“盛情之下,却之不恭”为由,推了顺水舟;有的曾以“虽然没说可以,但也没说不可”为由,打了擦边球;有的曾以“绿灯虽灭了,红灯还未亮”为由,闯了警戒线;有的曾以
“人家干了都没事,未必我会撞枪口”为由,冒险走一回,等等。正是这些自欺欺人的所谓“理由”,促使他们迈出了越轨的第一步。这一步,不论是抖抖乎乎的,还是半推半就的,抑或是满不在乎的,只要迈出了这开坏头的第一步,往往就会一而再,再而三,以致一发而不可收,渐行渐远,愈陷愈深,直至锁枷扛上了肩头才发觉,如果在心灵的魔鬼第一次露头之际,坚决地撑拒一下,今天的结局是可以避免的。
大仲马的感悟告诉我们,一个人失足之先,切不可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特别是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确实应当如履薄冰,慎之又慎,不可不察,不可不戒。要做到在诱惑面前说不,在红灯面前止步,坚拒“头一回”,既有赖于法律规例的警戒,也有赖于道德修行的支撑。志存高远、气节坚贞的人,是不会为眼前的利欲所诱惑,也不会用自欺欺人的理由为自己即将铸成的过错而掩饰的。这说明,一个人要永葆金刚不坏的清白之身,特别是在所谓“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形下能够注重操守,敢于说No,是何等重要。我们只有在慑于法律法规威力的同时,经常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有损于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不管事体大小,情节轻重,无论如何都不放过“头一回”,才能做到既慎其始,又善其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无愧无悔地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