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域外随笔人民日报国际副刊友好使者 |
分类: 屐履间想 |
2003年春天,中奥两国合拍的故事影片《芬妮的微笑》在中国和奥地利同步首映。影片取材于生活在浙江东阳一个小村庄里的奥地利籍女士格特鲁德·瓦格纳的真实故事。60多年前,18岁少女瓦格纳漂洋过海,从维也纳来到上海,寻找她在维也纳结识的恋人,从此跟随她的中国丈夫历经战争、动乱和迁徙,最后在中国的一个普通乡村无怨无悔地度过了半个多世纪。这段至死不渝的跨国爱情,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奥地利,很多观众是含着眼泪看完这部电影的。而这部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的原始脚本,就来源于奥地利知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格尔德·卡明斯基的著述。
卡明斯基是维也纳大学法律系教授,同时身兼奥地利联邦科研文化教育部局长、奥地利中国及东南亚问题研究所所长、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等职。从1972年以来他70多次访华,并受到邓小平3次接见。为表彰他为发展奥中两国关系做出的贡献,奥地利政府授予他“各国人民友谊奖”,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的称号。
卡明斯基发现瓦格纳的故事是在上个世纪末。一天,瓦格纳的弟弟找到时任奥中友协秘书长的卡明斯基,指着友协展示的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警官在奥地利留学的照片说:“前排右数第二人是我姐夫,我急切地想知道我姐姐现在的情况。”卡明斯基非常理解他的心情,没过多久便匆匆飞赴中国,一路寻访到了浙江东阳,终于在湖沧村那幢古老的杜家老屋见到了瓦格纳。卡明斯基了解到一幕幕真相后,深受感动。既喟叹人世间竟存在着如此圣洁的爱情,又为奥地利有这样一位圣洁的女性而自豪。维也纳市长听了卡明斯基的讲述后,激动地说:“我还不知道我们维也纳有这样一位好姑娘,我们要请她回来参加国庆节,把她作为贵宾接待。”此后,卡明斯基多次来到中国,搜集、仿制和拍摄瓦格纳在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民间工艺品等,在维也纳举办了“瓦格纳生平事迹展”,实物、图片无所不有,并邀请瓦格纳前往维也纳参加开展仪式,随后又激情难抑地写出了瓦格纳的长篇传记《嫁给中国》(中译本为《苦乐人生》),奥地利总统为该书作序。1995年初,在卡明斯基的促成下,奥地利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共赴湖沧,合作拍摄了瓦格纳的专题片,并在两国同时播放。同年9月,奥地利总统克莱斯蒂尔访华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这部专题片,中国百姓通过荧屏结识了这位热爱中国、忠于爱情的奥地利女性,雪片般的信函从四面八方向瓦格纳飞来。
除著有瓦格纳长篇传记《嫁给中国》外,卡明斯基还撰写了《罗生特在华手记》、《老上海浮世绘》等几部与中国历史和文化有关著作。此外,他撰写的《奥中友谊史》,已成为研究奥中关系的权威性文献。正是通过这些饱含深情的著述,奥地利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远嫁中国的奥地利女士瓦格纳、真实反映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生活的奥地利画家希夫等才得以传扬,奥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才变得如此亲近。
不久前我们在奥地利见到了卡明斯基教授,近距离地接触更让我们体会到这位友好使者对中国人民的炽热情感。同事告诉我,卡明斯基是个中国通,于是我对卡明斯基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原以为这句半文半白的客套话他不一定听得懂,谁知他却马上接答:“哪里哪里,过奖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临别前,卡明斯基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与大家道别:“来,老乡,我们合个影,明年—我再到中国—去看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