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子晚报:无处安放的记忆

(2005-06-12 22:31:41)
标签:

文学/原创

故乡记忆

感悟随笔

扬子晚报发表

分类: 记忆刷新

无处安放的记忆

王兆贵 


       我的家乡午塔,不过是个寻常村落,周遭既无佛家名胜,亦无道家古迹,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说,先民迁徙至此,几近午时,天际突然云蒸霞蔚,烘托出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刹,于是就此落脚,安家置业,垦荒播种,世代相传,生生不息,遂取名午塔。村名的由来带有些许海市蜃楼的仙气,虽说是乡间,听起来却也不俗。村中王姓居多,从辈分上追溯,估计建村的历史不会太远,最多也是明清吧。而家乡所在的县制,却有相当长的历史。
       第一次知道黄县古已有之,还是在年少时看《三国演义》发现的。那段记述在这部经典的第十一回,写的是北海太守孔融为管亥所困,心中郁闷,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来到城下,大叫“开门”。孔融因不识其人,没敢冒昧开门。围军赶到壕边,那人回身连搠十数人落马,兵士倒退,不敢近身。孔融急令开门引入。其人下马弃枪,径到城上拜见孔融。问其姓名,那人答道:我本东莱黄县人,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家有年迈老母亲,多亏您照顾。昨日从辽东回来探亲,得知郡府被困。老母亲嘱咐我说,理当前往救援,以报答您眷顾之恩,遂雇了一匹马赶来。孔融听罢大喜。原来,孔融与太史慈虽然从未见过面,却晓得他是个英雄。因他远出,有老母亲住在离城二十里之外,常派人送去粮油衣物,予以接济。慈母感激孔融大德,所以让太史慈前来救援。接下来,书中又详尽地描述了太史慈主动请缨,冒死突围以及受命前往平原说服刘备出兵终解北海之围的事迹。本书第十五回描述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的场面,滑稽有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太史慈后来成为东吴大将,在镇江北固山南麓还建有他的陵墓。
      《三国演义》虽说是文学著述,但史实却是从《三国志》中化来,地名当不会是杜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为访长生不老之术,就曾到过黄县。就此估算,黄县的由来,距今至少也有两千多年了。就是这样一个千年古县,今天已从地图上消失,只能留在父老乡亲和域外游子的记忆中了。延续已久特别是载入史册的事物,一旦被改为一种新名堂,总有些不大习惯,何况是出生地。我不知道现在仍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怎么想,也不知其他浪迹天涯的黄县游子,在得知黄县更名后有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有。当朋友问起“你是哪里人”时,我一般会简单地说“山东”,如再问“山东哪里”时,却往往有些迟缓。我离家远行时还被称作“黄县人”的,县改市后,每每面对履历表中籍贯一栏,下笔之前颇费踌躇。按出生时的名称填黄县吧,但地图上已经没了,按改名后的行政区划填龙口吧,感觉有点怪怪的。
       想当初,黄县撤县建市,袭用原龙口镇名。作为客居他乡的游子,私下里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感到高兴,家乡终于现代了,时新了;另一方面,说起来“市”比“县”新潮,但在意识中似乎丢了什么东西,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年轻时看《三国演义》,每每读到描写太史慈那一节,大义凛然、荡气回肠的感觉油然而生。两军对垒,严阵以待,太史慈大喝一声自报家门:“俺乃东莱黄县人氏!”那味道确实好极了。两千多年后,黄县陡然消逝,这一声铿锵有力的“家门”再也喊不出口了。我并非抱残守缺之人,但对黄县的消失,仍有一种说不清、抹不去的滋味盘桓在心头。这好比是一场魔幻游戏,你明明知道自己是从哪个房间出来的,但转了一圈之后,怎么也找不见、回不到原来那个房间了,随着而来的是心灵上的撕裂感、疼痛感,生命中的很多记忆和情感都无处安放了。当然,这种感觉属于文化心态的迷茫,而不是地理方位的迷失。
       前些时翻阅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没想到在他的思绪中觅到了知音。在《乡关何处》一文中,余秋雨先生由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起笔,同样是因为家乡行政区划的改变而大发了一通感慨,说的也正是我思虑已久要说的心里话。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不想过多地责怪改动行动区划的官员,他们一定也有自己的道理。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改动对四方游子带来的迷惘是难于估计的。就像远飞的燕子,当它们随着季节在山南海北绕了一大圈回来的时候,屋梁上的鸟巢还在,但屋宇的主人变了,屋宇的结构也变了,它们只能唧唧啾啾地在四周盘旋,盘旋出一个崔颢式的大问号:日暮乡关何处是?
       多年没回老家了,每当听到萨克斯管吹奏出Kenny G的那首名为《回家》的悠扬曲调,心中倍感酸楚,不知再次踏上回家的旅途,还会不会盘旋出“乡关何处”的大问号。

 扬子晚报:无处安放的记忆

      附记】本文初稿2005-07-04发表在《今日龙口》,标题为《挥之不去的黄县情结》,编辑王玉林;修订稿2007-11-20发表在《扬子晚报》繁星副刊,责任编辑邹小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