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管理系列谈:企业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标签:
弟子规员工幸福计划企业管理幸福管理学院胡大诚道德教育财经 |
北京幸福管理学院 执行院长 胡大诚
http://s1/middle/4b3fcd06tb017944bb8b0&690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每天、乃至一生所做的一切努力,皆是为了寻找和获得幸福。
可是,今天的中国,有太多的人有钱却不幸福、“成功”却不幸福!原因在哪里?
这是多数人心灵深处的困惑:
幸福到底在哪里?幸福到底是啥样子?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进而言之,作为一个人,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到底应该怎么活着?
换而言之,怎样才是一个“人”应有的样子?什么才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样子?
这是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的大根大本问题。
《弟子规》是最好的自我管理手册
幸福管理学院认为:
一个人只有下决心并且有能力管理好自己,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包括健康与成功;
而当我们真正有信心和能力管理好自己时,我们自然就会有信心、智慧与能力去“管理”别人。这种“管理”不是控制与被控制,而是一种示范、感召和以身作则。
自我管理,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
自我管理,其实就是孔夫子所讲的“修身”。修身的根本是修心,也就是“诚意、正心”。修身的功课做好了,自然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换言之,当一个人每天都认真做“修身”的功课,其实就是在齐家、治国和平天下。
《弟子规》就是一本最好的自我管理手册。这本1080个字的小册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原理与原则、规律与规距等,作了很好的概括,使得儿童在识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打下良好人格修养的根基。这正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高明之处!
《弟子规》的思想源于《论语》里这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据此撰写了一篇儿童启蒙读物,原名《训蒙文》,后经清人贾存仁修订改编,更名《弟子规》。《弟子规》与《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启蒙读物。
所有最复杂的事情,往往都是用最简单的办法去解决。一切真理,最终不离常情常理。《弟子规》告诉我们的都不过常情常理。这些常情常理,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也是自我管理的基本标准。一旦悖离这些常情常理,我们的身心就会不和谐,我们的家庭、事业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正常的状况。
http://s4/middle/4b3fcd06tb017f2696df3&690
《弟子规》的推行关键看老板的德行与决心
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可是,如何自我管理呢?自我管理的路径与方法在哪里?德鲁克老先生没有讲清楚。而我们的孔夫子早在2500年前就讲清楚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孔夫子的教育,以及中国古代圣贤留下的经典,都是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告诉我们如何修身、修心,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所以,我在每一次总裁班上都会告诉企业家学员:管理者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和提升员工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当员工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管理成本几乎是零!
换个角度说,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和维护员工的感恩心、责任心、敬畏心、爱心,当员工具备这四颗心,他们就会成为自我管理的典范,管理的成本几乎是零!
可是,如何培养员工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呢?如何培养员工的感恩心、责任心、敬畏心、爱心呢?
只有一个办法:管理者首先要做一个自我管理的示范;管理者首先要成为感恩心、责任心、敬畏心、爱心的示范。因为,员工只是老板的影子!
所以,如果说企业推行《弟子规》和传统文化是一场革命的话,那么,这场革命的首要对象就是老板自身。
因此,在我进企业做《弟子规》及“员工幸福计划”培训之前,首先会要求与老板见面单独沟通,以便考察和了解老板的心量与德行,如果老板自身的心量不够,德行不够,如果老板不愿意、不敢下决心从自身做起,给员工做修身的标竿与榜样,通常情况下我会慎重考虑要不要合作。道理很简单:要开员工的心,先得开老板的心;要安员工的心,先得安老板的心。
《弟子规》在企业能否有效地推行,关键看老板,看老板是否有信心、有决心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老板的一小步,就是企业的一大步!
我们在常州选择从大隆汇及万达酒业公司开始推广《弟子规》与员工幸福计划,是因为我们从郭春雷董事长、徐三林总经理身上看到德行的力量。古人云:“人有德行,天必佑之”。又云:“大德者,必受命。”在学习《弟子规》以前,他们以往人生成功的地方,其实都是符合《弟子规》,所谓“暗合道妙”。他们有着足够的心量,凡事从自身做起,并愿意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和提升自己。
图00926胡大诚老师在弟子规强化班上
《弟子规》揭示了人生的本与末
人心的散乱不安,是今天中国企业界以及社会各界普遍面临的问题。今天的人们普遍缺乏感恩心、责任心、敬畏心、爱心。这个问题的根源是教育的本末倒置,导致多数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混乱与巅倒。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关于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教育,是关于伦理与道德的教育,是和谐与幸福的教育。但是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们的教育就逐渐地开始全盘西化,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有关知识、技能和功利的教育,告诉孩子们怎么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怎么去出人头地、挣大钱、当大官,从幼儿园到博士后,我们都缺乏生命观与伦理道德的教育,缺乏和谐与幸福的教育。
这种情况也延伸到企业。许多企业也很重视教育培训,但他们所安排的培训内容,几乎都是关于知识、方法、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很少有关于做人做事基本原理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些企业虽然也会搞一些心态方面的培训,但引进的课程往往都是西方成功学的那一套,看似热闹,但只会滋长员工的个人功利和物质欲望,起不到从根本上稳定和凝聚人心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吃力而不讨好!
《弟子规》的总序其实已经很清楚地概括和揭示了人生的本与末。“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首先的功课是尽孝,一个人真正懂得孝敬父母,自然就懂得以对待父母的心来对待兄弟姐妹,这就是“悌”;一个人做到孝悌之道,再懂得言行谨慎、守信用,懂得广泛去爱一切他人,懂得亲近有仁德的朋友和老师,古人告诉我们,做到了这六个方面,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去学“文”——也就是补充知识、文化、技能方面的不足。但是,现在的教育怎么样呢?从幼儿园到博士后,几乎都是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却很少教我们前面六个方面做人的道理。由于教育的本末倒置,导致名校毕业生不懂得基本的待人处世的礼仪,乃至博士后会去杀人,教授、院士会去犯罪等等的乱象。
将近100年以来,我们逐渐悖离了传统,远离了那个“道”,慢慢地整个社会越来越没有了规距,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许多人不知道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的大根大本在哪里,以至醉生梦死、行尸走肉,乃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活得糊里糊涂,死的糊里糊涂!
《弟子规》是道德教育最好的抓手
今天,党中央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讲靠什么?靠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抓手在哪里?我认为,《弟子规》就是道德教育最好的抓手!
1080个字的《弟子规》,其实是一本幸福人生指南、身心和谐指南。它从孝、悌入手,唤醒并培养每个人的感恩心、责任心、敬畏心、爱心,进而培养每个人严谨细致的生活作风与工作作风,建构每个人积极良好的自我价值感与完善的人格。
《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根基,也是以儒、道、佛为代表的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我们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社会和谐的根基。简而言之,《弟子规》所概括的,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
因此,《弟子规》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各界来说,是一个非常急迫的事情。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身上出现的很多问题,根源不在企业,而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整个社会风气出了大问题。所以,企业推行《弟子规》,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
要想让员工做正确的事,先得让他学会做正确的人。《弟子规》就是告诉员工做人的基本道理。当员工开始学习并懂得如何做人,当员工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当员工真正有了感恩心、责任心、敬畏心、爱心,管理成本就可以降到最低,凝聚力、执行力会大幅提升,企业生命体就可以长久地焕发出和谐的能量与幸福的光彩。
今天,和谐社会伟大理念的提出,表明我们的党和政府正在学习如何以文化的手段来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如何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与历史高度重新向老祖宗请教和谐的真谛与幸福的智慧。
今天,《弟子规》与“员工幸福计划”在常州大隆汇商贸和万达酒业公司的推行,表明以常州大隆汇商贸和万达酒业为代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在觉悟到和谐与幸福的真谛,觉悟到经营与管理的大根大本。
愿人人都来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和中华传统文化;
愿更多的企业都来学习和推行《弟子规》和中华传统文化;
愿每个人都能够幸福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愿和谐社会,从我开始,从我家开始,从我单位开始,从小事开始,从当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