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生金*

标签:
诚信真理幸福管理幸福杂谈 |
从前,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行,一家叫“宏昌”,另一家叫“永裕”。“永裕”米店的老东家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便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
这一天,他把调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调秤师傅说:“麻烦师傅给调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给你一份人工。”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是十六两一斤,所以有“半斤八两”之说。
调秤师傅为了多得这一点小钱,竟然忘掉职业道德,一口应承。老东家吩咐完毕,留下调秤师傅在院里调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打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板有四个儿子,都帮他管理米店。小儿子三个月前刚刚成亲。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老爷对调秤师傅说的话全被她听见了。
看到老东家离去,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房间对调秤师傅说:“我老爸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说错了。请师傅调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你两倍人工。不过,你可千万不能让我老爸知道。”
调秤师傅为了再多赚两倍的钱,自然答应下来。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调秤师傅果真没有把秤的变化告诉老东家。“永裕米行”曾多次请他调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店铺使用了。
一段日子过去了,“永裕”的生意日渐兴旺起来,“宏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永裕”买米。
又过了一段时间,想不到县城东街、西街的市民都舍近求远,穿街走巷地来“永裕”买米,而斜对门的“宏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永裕”米店发了大财,“宏昌”米店无法继续经营,只好把米店卖给了“永裕”。
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东家心里高兴极了,便出了一道题目给大家猜,看谁猜得出“永裕”发财的奥秘。众人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父亲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风水好位置佳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
老东家“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靠什么发的财?是靠店中的秤!我们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斤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永裕就发财了。”接着,他把年初多花一点钱调整十五两半为一斤秤的经过述说了一遍。
儿孙们听后,都赞老人家高明,说他不露山不显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便把钱赚了。老东家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
这时候,小儿子的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公公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爸爸,在未告诉你们之前,希望爸爸能答应原谅我的过失。”
老东家点了点头,新媳妇不慌不忙地,把年初多花两倍钱调整十六两半为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
新媳妇说:“爸爸说的对,我们是靠秤发的财。我们家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我们做买卖实在,就愿意买永裕的米,永裕的生意就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赚了一点利润,可卖得一多,获利就大了。我们是靠诚实无欺发的财呀!”
众人一阵惊讶,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老东家不相信这是真的,叫人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东方呆住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大年初一,吃过早饭,老东家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从腰里解下账房的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店铺的经营大权交给老四媳妇,往后,全家人都听她的……”(资料摘自《只要弯一弯腰》)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以诚待人,以信经商,无论是在以往的小农经济,还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都是经营的正道。
遗憾的是,在目前的商业活动中,有很多违背商道的现象。有人曾幽默地叹息说,现今的“商人”多半变成“伤人”,为了赚钱不惜伤害他人:假药、精神毒品的贩卖;对青少年开放的网吧、电动游戏室;出售污染严重的食品,等等,都是图财害命的典型。
俗话说:“为富不仁,无商不奸。”这句话本来感叹和抨击现实的。可是许多人却把它视为“正道”,以为不奸诈就做不了生意,太讲仁德就富不起来。实在是大错特错。正如生意上的一切帐目最终都是讲平衡的,宇宙间的一切能量都是平衡的。那些赚了钱却良心一再亏空的人,其人生的结果是不可能好的。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意经呢?我们且听一位有识之士娓娓道来:“商人做生意,念念生起诚实无欺的善意,生起经营助人的好意,生起经世济人的正意,那必是生意兴隆、吉利多多的商人!”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心态来做生意,那么我们的良心就不是亏欠,就不会赚钱越多,良心亏欠越多。赚钱的过程就是积德的过程,
这是我在前年写的一篇《从竞争力到共生力》的文章三句结束语:
商业应是尚业,因为商业的存在从来就是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不是相反。
商人应是善人,因为真正的商人从来就是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的人。
商场应是道场,因为商场竞争的本质是比“道”性的高低,看谁更懂得服务,更懂得如何赢得社会的信任、尊重与爱戴。
但不知您以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