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胡大诚
胡大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64
  • 关注人气:4,6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财不易,保富更难

(2008-10-24 08:38:24)
标签:

保富法

聂云台

曾国藩

财富

幸福

幸福学

幸福管理学

杂谈

 

                  聚财不易,保富更难 

“钱越来越难赚了!”这是我经常听到的感叹。无论是身家亿家的大老板,还是我老家农村的亲戚朋友,大都常常这样的感慨。

的确,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暴利行业和暴利机会越来越少,因而,赚钱难免变得越来越“难”。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尽管钱越来越难赚,许多人还是不辞辛苦地为而赚钱而努力、拼命,赚了小钱想赚大钱,赚了大钱还想赚更多。

然而,有趣的是,古往今天,多数沉迷于赚钱的人,都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我如何才能保有赚到的财富。有的人甚至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一问题。

提到保富之法,许多人脑子里的第一反映就是有关如何使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所谓的理财之道。的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理财,精于理财。然而,靠理财的技巧就能保住你的财富么?

古语说:“富不过三代。”如果我们认认真真地思考过这句话,大概就会明白,保有财富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保得住今生,保不住来世;保得了自己,保不了子孙。

聚财固然不易,保富更是为难。对于许多人来说,“富不过三代”扯得远了些,因为他们连此生都不一定能保得住。许多亿万身家的人连此生还没过完就败得精光。这样的例子还少么?

 

谁能保富?

聂云台居士是解放前我国纺织业的领袖,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最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之一,曾担过于上海总商会会长。

聂云台还是清朝中兴重臣、被誉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圣人”的曾国藩的外孙,他家也是当时的世族望家,与清朝后期的湘、淮各大世家,多数都是世代相交的关系。所以各大世家的兴衰情形,聂云台从小就耳闻目睹。

1942年,晚年的聂云台为了告诫世人,在上海写下一篇介绍保富之道的著名文章——《保富法》。该文在当时上报的报纸发表后,颇有影响。他以其一生的经验告诉人们:发财不难,保财最难!

聂云台一生在上海居住了五十多年,看见太多的人在上海滩发了财。可是许多人发财以后,不到五年、十年就败完的,有的二、三十年败完的,有的四、五十年败完的。

多数五十年前与聂家往来密切的有钱人,有的作官,有的从商,都曾有钱有势,炫赫一时,但到聂云台晚年的时候,这些家庭已经多数凋零、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家业能保持四、五十年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上进、务正业的,百家之中难得找到一、两家了。

在聂云台的家乡湖南,富贵兴衰的情况也是一样。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靠着湘军发达的富贵人家,封爵的有六、七家,做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提镇大人的有五、六十家,等到聂云台晚年时,这些显赫人家已经多数萧条了。

但是,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几户文官世家,由于在世时为官清正,财产不多,但家教严明,其后代都较兴旺,多以学术或科技专长服务社会。

曾国藩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宗棠的几位曾孙,也以科学方面的专业成就而闻名;还有谥封李勇毅公、彭刚直公等人的孙子辈,也是在世时走正路,没有积蓄留钱给子孙的心,子孙都比较贤能。

其余文官钱财比较多的十几家,后人多数都是萧条了。武官数十家,当时都比文官富有,其后人都多数衰落了,能读书上进的很少。

在淮军兴起的安徽,文武各大家以前富有丰厚的,远远胜过了湘军诸人,但是到聂云台写作《保富法》时,前后不过几十年,才传到第三代,家财都已经都如浮云散尽、调零衰落,不堪回首了。然而当时为人为官清正,不肯敛财,不为子孙积钱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多优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