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2023-11-23 11:50:29)
标签:

山绕清溪水绕城

白云碧嶂画难成

处处楼台藏野色

家家灯火读书声

分类: 自顺随笔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西溪南


 

徽州西溪南,黄山南麓,歙县西部,新安江上游,丰乐水之南而得名,又称丰溪、丰南、溪南;有说“先有李、金、彭,后有吴家村”,唐咸通元年(860年)吴光从休宁县凤凰山迁居至此,宋元时期吴姓成为西溪南第一大姓;西溪南鼎盛于明清,距今约有1200年历史,向有“歙邑首富”之誉,1987年11月由歙县划属黄山市徽州区。

 

有说:西溪南是徽商重镇,由唐代开始发展;唐咸通年间,老街伴着村庄的落成而出现;“十里长街”上,木商、茶商、粮商、布商、医药、刻书业等商铺林立,基本上涵盖了徽州的商业行业;当时水陆码头,极为繁华热闹;村镇规模宏大,栋宇连衡,烟火万家,通衢四达,祠堂、社庙、寺观、名宅、园林等散落期间;传说由西溪南到岩寺,可以不打雨伞,条街隔不远就有一个亭,历史上有十大名园、十大名楼、十大寺庵、十大牌坊、十大祠堂等;风雨沧桑,随着河流的淤塞,丰乐河的通航运输功能丧失,西溪南商业逐渐衰落;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席卷西溪南,刀火并举,十室九空,人口财富迅速消散,西溪南没落了下来。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西溪南村落,距离黄山北站四、五公里路程,有公交车达,打车十三块钱左右;黄山北站,始建于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28日启用后,西溪南定位于“黄山新客厅”,以无门票、重业态的形式面世。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10月14日清晨,五点钟左右,余清斋民宿,被远远近近此起彼伏公鸡打鸣叫醒。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趁着游客不多,到枫杨林湿地;似乎来的不赶时候,林子里少有淡淡雾。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走到村北口,旅游集散中心,有大停车场,以及民宿电话。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回村里继续寻早点。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有一家民宿,供应早餐,只有面条,15元/份,每份加蛋则16元;清清爽爽的,味道还不错。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将近九点钟,到老屋阁及绿绕亭,吃了闭门羹;周三至周日开放,九点钟开门。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西溪南十大牌坊,如今剩三座石坊,进士、国宾、应龙坊;有说三坊的教化意图,反映了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对生命意义的诠释;进士坊旨在劝学,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国宾坊旨在劝仕,先学后臣,为国效力;应龙坊旨在劝化,飞龙在天,收放自如,代表了生命境界。

 

进士坊却是未能寻见。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应龙坊一旁“荷田里”,有说是对老政府建筑的整体改造,保留了建筑式样、基本结构和记忆元素,大厅墙壁存有红色标语,以及公社食堂锅台,打造成民宿酒店;院内几棵大树,三棵月桂,以及镇店之宝,三百多年树龄的罗汉松。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转至余清斋,遇到吴老板,询问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说是距离不远,已然成工地。

 

余清斋附近,有棵白果树,五百年树龄,说是树干曾被雷击中空了一段;有说是仁德社庭院里的白果树,原本有二棵;仁德社系民间组织,主要是祈祷丰年;明代祝枝山曾为西溪南吴氏写过“八景诗”,第一首《祖祠乔木》,写的是这二棵白果树。

 

也有说,“溪南八景”,并非写实之作;1498年,江南才子祝枝山至西溪南舅公家,据八景之名和意境各赋诗一首,并由著名文士唐允甲等题跋,留赠舅公;清康熙年间,吴族将此八景诗刻成碑帖四块,立于家园,现存一碑,于歙县“新安碑园”;吴南高以宋罗纹纸请石涛画“八景”诗意,册页于1949年前散失四开,后由张大千补画四开,均藏上海博物馆。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约一小时后,再度到“老屋阁及绿绕亭”,来看“徽派建筑鼻祖”实例。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巷弄有景点标示,边走边问,村里老人很热心。

 

经过更夫巷,到望山公社。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望山公社,可以住的教学楼(西溪南小学),改造成特色酒店;建筑立面选用当地竹材局部点缀,阳光透过竹栏洒进走廊,光影交错;老粮仓改造的大教室等,成为村里的又一道风景。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吴氏宗祠门厅,还有标语痕迹。

 

西溪南素有“十大祠堂”之称,其中“思睦祠”,有说落成于明嘉靖年间;祠分四进,首进为头门,二进“忠孝世家堂”,三进“四睦堂”(董其昌题额并楹联),四进“神堂”(存放祖宗灵牌),神堂二侧各有小堂“女祠”;首进、二进及思睦堂,楠木建造;1949年后,祠第四进办了粮站,前面部分成为乡中心小学;1979年8月,一场大火,思睦堂焚毁,改建新教学大楼。

 

料想思睦祠原址,也是于这片区域。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有说:历史上西溪南有十大名园,现存果园、野径园、钓雪园,果园为十大名园之首,祝枝山规划,吴天行所建,果园内有一大塘、一小塘,也说内、外西湖;其景有六,仙人洞、观花台、石塔岩、牡丹亭(牡丹台)、仙人桥、芭蕉台;整个花园花团锦簇,怪石高兀,千姿百态。

 

果园,园名源自汉班固的《西都赋》,园主为巨富吴天行,生性风流;园主纳有百妾,自号“百妾主人”;相传祝枝山、唐伯虎赴西溪南作客时为其规划设计,园内有曲池、假山、亭台、书斋等,遍栽珍花异卉;“果园”,也称“十二楼”,有说就是《金瓶梅》小说的场景发生地;园内还遗留有明代的假山洞,东面开有双门,西面开有一洞门,北面朝向“宜上亭”,南面开有一个门,洞中可容十多人;假山洞与小说中描写的“藏春坞”一模一样,西门庆于此寻欢作乐;西门庆的原型,被指为明代徽商中的盐业大亨、“百妾主人”吴天行;尽管娶了许多妻妾,但吴天行一生并无子嗣;有说吴天行曾叹气,“既然春风不归十二楼,那园子就不叫十二楼了,叫‘果园’吧”,“果园”之名由此而来。

 

传说:在果园水池南面,有一土坡,即牡丹台,台下葬有琐琐娘;唐模末代翰林许承尧《歙事闲潭》,“时号天行为百妾主人,主人亦自名其园曰果园。无何,王贵,娘遇疾死,天行痛之甚,埋之果园中,上置牡丹数百,筑土而环之为台”,“二百年后,有客宿园中,遇吴天行携王贵娘夜游”;另《琐琐娘传》中,有客宿园中,遇吴天行携琐琐娘夜游,所述之事荒诞不经。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果园,今已满园荒草,闭门谢客之中。

 

野径园,于果园一侧,“墅径园”,大部被占用。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中午时分,再到枫杨林湿地,网红小木桥“板凳桥”。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钓雪园,于丰乐河畔,也是西溪南十大名园之一;有说其主人为汪道昆,四十九岁时,辞官归隐西溪南。

 

汪道昆(1525年~1593年),歙县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历任义乌县令、户部主事、兵部武库司员外郎,后迁郎中,襄阳知府;嘉靖四十年(1561年),任福建按察司副使,与胡宗宪、戚继光一起平息倭乱,任福建按察使、巡抚;后因宦官诬陷,被弹劾罢官;明隆庆四年(1570年),起为郧阳知府,后官至湖广巡抚,兵部右侍郎;汪道昆文武兼备,又工杂剧,与王世贞并称“南北两司马”。

 

有从俗言俚语、建筑风格、家具物什等徽州特色考证《金瓶梅》,认为其作者兰陵笑笑生,即是汪道昆;理由一,汪道昆入仕离乡后,二次挂冠归里,对故乡土地上诸如“西门庆”之流,深恶痛绝,抒心中愤;理由二,受东南沿海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影响,感触尤深,大量商妇独守空闺;理由三,明朝宫闱混乱,有感于斯,拈来鞭挞,水到渠成。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半天时间,有点仓促,得缘再来。

 


秋天行走在徽州:西溪南



 

回到余清斋客栈,打点行装,午饭后踏上返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