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好地方:明中都皇城,凤阳鼓楼

标签:
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
分类: 自顺随笔 |
明中都皇城
11月26日晚饭后,临近七点钟,同行人约一起出外转转。
昨天到了钟楼,今天再去鼓楼。
由国际酒店出发,沿“长安街”漫步,到了“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7年12月,明中都皇城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全国36个大遗址公园之一。
有说:明中都皇城,一座六百多年前的烂尾工程。
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认为南京离中原太远,难于控制全国,有迁都(西安)之意;于是在洪武二年(1369年)下诏建设中都城,“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为中都”,因中都宫阙建在凤凰山之阳,改濠州为凤阳。中都分为内、中、外三道城,内为宫城,其内城宫城比北京故宫大12万平方米。
明中都建设,具有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布局特点,以一条南北中轴线贯穿全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建筑学家单士元将中都古城比喻为东方的古巴比伦,明代南京、北京城的母城。
如此兴师动众工程,于洪武八年(1375年)突然停止,此时中都的部分基建已经完工,“至是以劳费罢之”。历经农民军纵火、清前期缩建等,明中都如今剩下了残垣断壁。
三同事二会友,由故城“承天门”遗址入,走不远到“午门”,遇施工挡板阻拦,中间便门也锁了。
一侧有小路可以绕行,不知这门关了有何用。
遗址中保存较完整的是午门城台,呈凹字形,与北京故宫午门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个门券。
顺着城墙走,有狗叫,像是到了施工队伍生活区,走不了,只能原路返。
同行有说,白天再过来看看,其实未必有晚上有味道。
与遗址一路之隔,有一座仿古建筑。
询问当地人,说是大明门。
经过清真寺,继续往鼓楼。
二十多年前来过,印象中周边皆是工地样,不似现今县中心。
凤阳鼓楼始建于洪武八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鼓楼,是中都城最后建起的一座地标建筑。
在皇家建筑之中,有规制“九五开间”,于鼓楼绝无仅有。
鼓楼经历战火,台基是老的,门洞上方的“万世根本”,有说是太祖亲书。
围鼓楼转后,还不太晚,去附近“凤阳县府城镇基督教堂”(基督教福音大楼)踩个点,而后折返,经过钟楼回。
一路上,“凤阳县非遗展示中心”“大明门”“开国功臣庙”“凤阳县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仿古建筑建设中,不评价。
“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雾越来越大。
11月27日,原计划上午会议结束后,不休息就返程,却通知午饭后有个小会;等开完了会,已过下午二点;明皇陵、龙兴寺都离不远,有缘再来了。
车行到家已天黑,逢家里婆娘五十大寿,家边烤羊肉馆天天经过,不见有客;进了店去,老板娘说是定远人,厨子说羊是北方的,鲜活现宰的,店面是租的,这里是分店。这是在趴窝,看好美食集聚区,或能形成,抢占先机,有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