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味的高考加分让天下考生寒心

(2009-05-20 16:25:57)
标签:

教育

绍兴一中

高考

考生

航模大赛

事件背景:高中生参加航模大赛,名次较高者可以获得高考加分。但在浙江省绍兴一中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长分别为越城区副区长、市建行行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交警支队科长、市教育局科长、绍兴一中党委书记、绍兴一中分校党委书记、绍兴一中分校副校长、古越龙山股份公司董事、绍兴汽运集团公司副总、昌安实验学校校长等,其余6名是教师子女。

   

前天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是亲戚咨询有关高考填报的事情,才知道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已经临近了,现在自然是已经到了最后冲刺的阶段。古时人们考科举,有“十年寒窗苦”之说,今天的学子们虽然说不上是十年寒窗,但挑灯夜读、其中的辛苦笔者和许多的网友一样,也都是深有体会的。

大家之所以会这么玩命地学,自然是因为竞争的激烈,但同时还因为考生们都相信:这场竞争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好好学了,认真地考试了,自然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毕竟天道酬勤嘛。但如果有人能够不付出努力、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一二十分的加分,甚至直接通过某种“方式”直接上名牌大学,那么对于那些依旧寒窗苦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公平的。这就像做好事扶起跌倒的老奶奶反而被倒拉一耙一样,是会让人寒心的。

但是这样的事情就是发生了,而且据说所谓的种种“加分”政策其中的猫腻很多,根本就毫无公平所言,比如参加各种各样的大赛如果获奖就有可能成为高考加分的依据,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关键在于这些比赛本身就是不公正的,那些官家子弟、或者富家公子,靠着父母随便出点赞助费,就可以随便地弄个获奖证书来,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当然,只是发发牢骚是没有什么用的,我们需要问一下:为什么会有今日之局面?根本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招生制度本身的问题。有无中之前就曾在《公平与素质:应试教育的两难处境》一文中讨论过此问题。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已经是千夫所指,但至少在形式上它能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而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虽然能够做到发挥考生特长,但问题在于在我们这个人情社会当中,这种做法给暗箱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此次事件其实又是一个明证。徘徊于公平与素质之间,要做出抉择其实并不容易。

其二,就要说到社会学家 孙立平教授所一直研究的基础秩序了。举个例子,比如备受关注的经济适用房问题,经常会出现所谓开着宝马车买经济适用房一类的报道,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收入申报制度不健全,根本就无法界定哪些属于真正的低收入家庭。而可靠的“收入与税收登记制度”就属于基础秩序的范畴,它是我们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之一,因为很多其他政策的出台都要以此为依据。如果这个东西解决不好,其他制度和政策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回到我们所说的高考加分,这种政策和想法也许本身没错,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加分政策所依据的信息是不可靠的。各种特长技能大赛可以暗箱操作,而所谓的技能评定未尝就不能通过金钱和权力来解决,甚至连户口都可以更改,把自己变成西部的少数民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不可靠,就如何能够使“加分”变得合情合理,公平公正呢?

 

其实无须看媒体报道,看看我们的周围,类似的以权谋私有违社会公平的做法实在是非常常见的。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或许是一种温情,自己乐在其中;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就是一种残酷,它甚至会改变许多人一生的命运。而长此以往,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恐怕就更加会成为一句空谈:因为有权有势的人永远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普通人则鲜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因此,变味的高考加分政策,不仅让寒窗苦读的考生寒心,也让普通百姓世人寒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